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0:47:36
在大班幼兒“創造魔石圍墻”活動中,我拍下了每個大班幼兒創造的規律,并進行了集體分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和比較,總結出創造新規律的方法:元素數量不等會出現新規律;擺放方式不同也可以出現新規律等。教師引導過程中的提問很重要,我是這樣提問的:“為什么他們兩個都選用了白色和藍色的棋子,可他們排列出來的規律是不同的?” (幼兒回答:“因為這個是一個藍的和一個白色的棋子,另一個是兩個藍色和兩個白色的棋子。”)
“那什么一樣、什么不一樣呢?”(幼兒回答:“顏色一樣,數量不一樣。”)
“哦,原來材料一樣、數量不一樣就創造出了不同的規律。”
此外,對幼兒出現的排序混亂問題,依然可以使用上述“檢驗模式單元”的方法幫助幼兒解決這一問題。
三、學習表達規律
不論在中班還是大班的活動中,當幼兒復制出規律或者創造出規律的時候,我會及時對幼兒排列出來的規律進行提問,以了解和提高幼兒對規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學”
中班幼兒能夠形象描述規律。中班幼兒排列出規律(如AB模式)后,問他們是怎么排列的,幼兒常常會把每個單元要素逐一報出來,如“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他們很難抽象出“紅與黃”是一個固定單元,是這個固定單元在重復排列。
大班幼兒能夠抽象表達規律。大部分大班幼兒能夠用符號或標記來概括和表達規律。幼兒排列出規律(如AB模式)后,問他們是怎么排列的,幼兒會用符號“●▲”或“1 2”來概括這一規律。此外,幼兒還能將符號表示的規律用不同方式或材料重現規律排序。可見,大班幼兒在數學思維和數學經驗上進一步提升,不僅能對規律進行抽象概括,還能進行遷移。
●“教”
鼓勵幼兒表達
中班幼兒的認知還沒有達到可以將模式抽象出來的水平,重復整個排序對他們來說很正常。對規律的形象描述是幼兒進一步學習抽象概括規律的基礎。因此,我會多去詢問幼兒“你是怎么排的”“按照什么規律排列的”,并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同時,我還通過圈畫模式單元、“神奇魔法圈”的方式直觀清晰地呈現出模式結構,幫助幼兒概括規律。
鼓勵幼兒運用符號概括規律
遵循數學認知從具體事物到抽象符號再到具體事物的發展規律,我鼓勵大班幼兒使用符號概括規律,以促進其抽象概括能力的發展。比如,鼓勵幼兒用符號表示自己創造的規律并分享,找出與自己相同的規律。對于少數不能進行符號概括的幼兒,我會采用“符號具體化”策略。由于這些幼兒在“符號”與“實物”間建立聯系有困難,出示規律符號卡和黑白五子棋,將有助于逐步引導幼兒在具體事物和抽象符號間建立起聯系,從而提升其抽象概括能力。
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征規律
此外,我還鼓勵大班幼兒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征同一規律。如出示模式符號“○●”,要求幼兒用不同材料排列此規律,并在分享環節引導幼兒觀察和比較其中的相同與不同。這種多樣化的表征不僅有助于幼兒更深入地感知和抽象規律的特征,而且可以增強規律排序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的材料操作結果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但卻不是唯一依據。教師不僅要關注結果,更應重視幼兒的操作過程和多元表達,全面把握其對規律的認知和數學思維的發展,因為教師“教”的根本價值在于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以及感受生活中規律的用途和趣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