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0:32:50
“集合與分類”核心經驗概說
生活中充滿了可供兒童感知和形成集合與分類經驗的各種機會:把自己的玩具柜清理一下,把玩具分類歸放整齊;把娃娃家廚房里的餐具擺放好,把點心店里的點心和標牌對應起來;把散步時搜集起來的落葉加以分類;給音樂角的小樂器分分類,等等。這些自然發生的活動可以引發兒童關于集合與分類的學習。兒童在這類活動過程中都會涉及一個最基本的數學認知核心經驗——集合與分類。
一、什么是集合與分類
在數學中,某種具有相同屬性事物的全體稱為集合。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把同類事物歸為一體,如把梨子、蘋果、橙子歸在一起,這就是水果的集合;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歸在一起,這就是交通工具的集合。集合的歸并是以對象所具有的共同屬性為條件的。實際上,為了學習某些事物的名稱,幼兒常常會在腦海里創造一些集合,比如關于“狗”的集合,就包括自己家的狗、鄰居的狗、路邊的狗,他們會把這三種不同地方的狗在頭腦中匯合起來創造出一個有關“狗”的集合概念。
集合是幼兒形成數概念系統的基礎。用數字描述一個集合有“多少”是非常重要的,如有1個、7個或者100個,等等,它們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數量。在我們要指出“這里有多少個蘋果”之前,必須先知道哪些是蘋果,哪些不是蘋果。一旦形成了關于蘋果的集合概念,就會很自然地把它和梨子、橙子等區分開來,再數它們有多少個。數數是以集合為基礎的,認識集合的屬性對幼兒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
分類是指將一組事物按照特定的標準加以區分,并同時進行歸類的過程。在很多情況下,兒童都會自然用到分類方法,如將一堆物品分成玩具和文具兩類,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加以區分擺放等。分類和集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個概念:分類是對不同集合進行區分的過程、是建立在集合思想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集合是分類的基礎,對集合先加以區分再進行合并就稱為分類。概括地說,集合是對數學概念、數學思想的描述,分類則是對數學能力、數學活動的描述,兩者本質上是一體相連的。分類是貫穿兒童思維發展全過程的核心能力,是兒童科學領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
幼兒在數學學習資源豐富的活動室以及日常生活環境中會碰到很多關于集合、分類(包括匹配)的活動,教師可借機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區別,按照不同的屬性對物體進行分類或歸類,即探討如何把一堆物品分成不同的集合等。
二、集合和分類的核心經驗要點
要點一:可以根據物體的屬性對物體進行匹配、分類,組成不同的集合
相關情景:在建構區,3歲的強強抱來一筐插塑拼板,他抓起一把插塑,大聲喊著:“我有好多好多塊,我有一百塊!我是最多的!”……
在上述活動情景中,我們發現強強對這一筐插塑拼板的關注點集中在數量上,雖然他并沒有正確報出準確的數量,但他顯然在思考有“多少”,因為他提到了一個很大的數字(一百)以及“最多”。我們可以從插塑拼板中看到,一個(或一群)物體可以具有不同的屬性,如顏色、大小、形狀、材質、功用、數量等,對屬性的關注是兒童對事物(或對象)進行匹配、分類或加以數數的前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