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9 16:10:39
幼兒園戲劇性游戲的開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頒布以后,幼兒的自發性游戲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幼兒的戲劇性游戲就是一種自發性游戲。教師應珍視戲劇性游戲的重要價值,為幼兒園戲劇性游戲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可以說,重視幼兒的戲劇性游戲是落實“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途徑之一。
一、何為戲劇性游戲
戲劇性游戲(dramatic play)是一種“創造性的、自發的游戲。在這種游戲中,兒童憑借自己的想象來創造和編寫戲劇角色、行為或事件。”[1]也有學者將其翻譯為“戲劇性扮演游戲”“扮演游戲”“表演游戲”“社會性戲劇游戲”等。戲劇性游戲與我們熟悉的“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既有相近之處。又有所不同。
“角色游戲”經常發生在社會情境中,幼兒在角色游戲里再現著成人社會的生活。而在戲劇性游戲中,幼兒不再局限于再現、模仿現實生活,他們會創造出一些非現實的幻想性角色,情節也往往超越現實。
“表演游戲”是按照童話、故事中的角色、情節和語言,進行創造性表演的游戲(黃人頌,1989)。戲劇性游戲與表演游戲十分接近,但教師的指導更為弱化,游戲內容也不局限于再現文學作品,而是具有更多的創造性和自主性。
戲劇性游戲的特點是模仿和想象:模仿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想象非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幼兒混合其“模仿和想象”,將自己的現實世界和成人世界連接起來進行游戲,以滿足其愿望和需要。[2]
戲劇性游戲和戲劇游戲(daamagame)b[3]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們具有不同的含義。戲劇游戲較為強調教師的組織和引導,而戲劇性游戲則是幼兒自主自發的游戲,是較為本真的游戲。
簡單地說,戲劇性游戲就是幼兒自發扮演虛構角色的扮演游戲。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能看到幼兒會從家里帶來一些小玩意兒,如“魔仙棒”“小公主”“大黃蜂”等。盡管有的教師不允許幼兒帶這樣的玩具來園,但幼兒還是會偷偷地玩這樣的游戲,自發扮演虛構的角色,如女孩子扮演小魔仙,男孩子扮演萬能的變形金剛。其實這就是幼兒的戲劇性游戲。幼兒通過對虛構角色的扮演表達表現自己的愿望,體驗戲劇性游戲帶來的快樂。教師應該理解和保護幼兒的扮演欲望,接納幼兒的戲劇性游戲,給幼兒的戲劇性游戲提供生存的空間。
戲劇性游戲是幼兒的一種自發、自在、自足的“自然活動”,是能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快樂的游戲。因此,我們應該把戲劇性游戲還給幼兒。
二、為戲劇性游戲提供條件
戲據性游戲通常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幼兒即興的戲劇性游戲,另一種是幼兒根據某一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在一段時間內的持續扮演活動,即有明確主題的戲據性游戲。
(一)靈活運用空間,支持幼兒隨時發生的戲劇性游戲
戲劇性游戲的最初階段是個別幼兒的即興扮演。為此,教師應該打破空間的功能性局限,支持幼兒自主、自發的戲劇性游戲。
我們發現有時幼兒在玩“娃娃家”時不是在扮演爸爸媽媽,而是在玩“巴拉巴拉小魔仙”的戲劇性游戲。他們還自發地從家里帶來一些魔仙彩石、魔仙棒等材料輔助自己的扮演。教師應允許幼兒將這些材料帶入娃娃家,放置在材料筐中,甚至可以把娃娃家命名為“小魔仙家”。相信幼兒到了這里就會馬上出現角色分工,并能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創造性演繹。當然,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娃娃家都變成這種形式。
還有,戶外不僅僅是運動的場所,也是幼兒開展戲劇性游戲最寬敞的空間。在戶外,幼兒常常會自發形成一個小團體,在某一角落、大型器械或大樹旁,商量扮演的情節,分配角色,開展戲劇性游戲。滑梯就像一個城堡,城堡上的孩子仿佛都具有了魔法,城堡下的孩子就像找到了一個隱秘的空間,大樹下最適合演繹森林的故事,寬敞的操場也能變身游樂場。這樣的環境足以令孩子們靈感大發,玩上好一陣子。因此,教師不需要將每次戶外活動內容都安排得滿滿的,應該給幼兒的戲劇性游戲留有空間。幼兒在戶外進行戲劇性扮演游戲,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相互躲閃,體能也會得到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