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9 16:06:19
四、缺乏關于幼兒游戲的可操作性的實證研究
首先,對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選擇游戲的相關研究比較欠缺,關于不同年齡班的幼兒游戲的特征及偏好少有關注,教師對于游戲的安排缺乏清晰的目標.并且不能很好地根據幼兒的實際經驗和興趣,有效開展游戲活動,發揮游戲應有的教育價值,而只能憑借感性經驗選擇自己認為適合幼兒的游戲。缺乏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和研究,忽視了“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把教師的動機變為幼兒的動機,違背了根據幼兒的實際經驗和興趣指導游戲的精神。
其次,游戲環境的創設欠缺。大家都知道要為幼兒創設豐富的游戲環境,但什么樣的環境是適宜的,為什么要創設豐富而富有刺激的環境,以及怎樣創設環境等問題沒有相應的實證研究做支撐,使得幼兒園游戲環境的創設千篇一律,相互模仿缺乏創新,很難實現“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時間、空間、材料)”。實踐中,有些教師還常常會以幼兒園環境小、幼兒人數多、玩具材料少等客觀原因來作為幼兒園不能正常開展游戲的托詞。
再次,《綱要》要求教師鼓勵幼兒制作玩具,并在幼兒游戲的活動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之所以鼓勵幼兒制作玩具,其實是因為制作玩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綜合學習的過程。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游戲中需要什么樣的玩具和材料,幼兒比任何成人都要清楚。盡管大家從不同的書本上、報告講座中都了解到游戲是需要指導的,教師的指導在幼兒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但適當的指導是什么?什么樣的指導是適當的?游戲指導怎樣才能促進幼兒的發展……這些問題都需要有充分的實證研究資料,只有弄清這些問題及其關系,我們才能有效地給教師提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強對幼兒園游戲的研究,總結和提升幼兒園游戲指導的經驗,幫助教師有效地將理論運用于觀察和指導幼兒游戲的實踐。注重增加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游戲性,關注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評價,淡化幼兒自主游戲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的界限,真正實現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看得見,這是我們共同追求的愿景。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十一五”立項課題:學前兒童游戲發展水平的研究(項目編號:08SJD880003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 美】約翰·杜威著,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1
②③【英】尼爾·本內特等著,劉焱等譯.通過游戲來教——教師觀念與課堂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O:12~13
④【美】約翰·杜威著,姜文閩譯.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⑤【美】凱瑟琳·賈維著,王蓓華譯.游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⑥劉焱著.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⑦邱學青.幼兒園游戲的觀察與指導[J].早期教育,2000,(9).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