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9 15:48:50
(二)教師在指導游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調查結果顯示,“制作材料負擔重”“介入指導難”“收放材料工作量大”是教師在指導游戲時遇到的主要困難。在對主觀題的分析中發現,教師指導時的困難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對游戲導人的方式把握不準,不知如何導入新主題,不知如何選取游戲分享的內容和方式。②在指導過程中容易出現針對性不強,抓不住重點問題,不知何時介入、如何介入以及在哪些方面介入等問題,難以確定介入指導的有效性。③希望通過投放材料進行隱性指導,但對于游戲材料投放的數量、方式和適宜性把握不好。④對不同類型游戲的指導以及對不同年齡幼兒的游戲指導感到茫然,對個別特殊的幼兒(如調皮的幼兒、能力偏弱的幼兒、不喜歡參與的幼兒、偏愛某一游戲主題的幼兒等)的指導感到困難;不知如何對知識經驗水平和能力不同的幼兒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結果分析
(一)教師已認識到在游戲導入和分享環節進行指導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指導中存在困難
結果顯示,教師比較重視在游戲導入和游戲分享環節對幼兒進行引導和經驗分享。在游戲導人環節,教師以簡短的時間、簡潔的話語,與幼兒共同回憶上次游戲中做的事情、幼兒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游戲中幼兒表現的好習慣與品質(如合作、謙讓、收拾整理的習慣)等,幫助幼兒回憶上次游戲的經驗,增強自信,以便在此次游戲中鞏固并內化已習得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造。在游戲分享環節,教師基于觀察,有針對性地與幼兒分享游戲中出現的好事情以及幼兒遇到的問題,幫助幼兒提升經驗。游戲的導入和分享對幼兒經驗的鞏固和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調查發現,教師重視導入和分享環節的指導,認識到了這兩個環節的重要性。但是,我們通過分析主觀題發現,教師的指導技能還有所欠缺,如不知道怎樣引導幼兒進入游戲,抓不住游戲中分享經驗的要點。
(二)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在不同情況下雖會采取不同的指導策略,但還難以自如使用
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創設游戲條件、觀察、參與介入、討論建構。教師指導游戲的方法主要有環境規劃法、介入指導法、討論建構法、語言指導法、材料提供法以及標志制約法等。調查發現,教師運用的主要是討論建構法、介入指導法和材料提供法。希望有新游戲主題時,主要采用討論建構法來指導;游戲主題長時間受冷落時,主要通過介入指導法和材料提供法來指導;當幼兒只玩某一主題的游戲時,主要用討論建構法進行指導。但對主觀題的分析顯示,教師在使用指導策略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具體問題,如很難根據幼兒的興趣生成游戲主題。現實中的種種限制導致教師主導新的游戲主題的產生。教師雖然很希望能夠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有效的指導,也能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策略,卻難以自如地運用各種指導策略。
(三)造成教師指導策略實施困難的原因
1.師幼比低、制作材料的負擔重以及場地較狹窄牽扯了教師的精力。制約了教師對游戲的指導
首先,多數教師反映本班幼兒人數多,考慮到安全、紀律等原因,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觀察并指導幼兒游戲,導致指導游戲有困難。有研究表明,師幼比越低,教師反思的重點就越傾向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關注的是全體幼兒。師幼比越高,教師反思時就越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尤其關注幼兒個體的學習情況。教師面對的幼兒越少,就越能為幼兒提供敏感的、有回應的教育,師幼間的互動就越頻繁、越積極。因此,幼兒人數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對游戲的指導。
其次,教師普遍反映制作材料負擔重。由于班級人數多,教師需要制作的材料很多;游戲主題更換快,材料無法及時更新;教師自制的材料利用率低且容易損壞。以上原因導致教師制作材料的負擔很重,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對游戲的指導。
再次,游戲場地制約教師對游戲的指導。由于班級人數多,活動室空間不足,活動區域較小,有的區域不在教師視野內,教師容易因擔心安全問題而顧此失彼,無暇靜下心來觀察與指導。
2.教師在游戲觀念方面存在的誤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對游戲的指導
首先,教師認為游戲是一個預設的過程。教師把游戲完全當成教師預成而非幼兒生成的活動,當幼兒的游戲沒有按照教師的設計進行時,教師便不知道如何指導。然而,在幼兒眼里,教師安排的是任務而非游戲,只有自己自由進行的活動才是游戲。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游戲能夠創造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基于已有經驗在游戲中再現和提升自己的經驗,從而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當教師按照自己的經驗設計游戲時,幼兒可能會因為缺乏相應的經驗或不感興趣而難以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游戲,這自然會導致教師的指導困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