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9 11:38:22
論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課程資源是幼兒園課程的“原材料”。它是指可備開發和利用的用以支持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各種資源,包括課程的目標、內容、結構、評價等課程要素的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直接條件。不是所有資源都有機會進入課程,但它是“可備”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可以隨時待命為幼兒園課程服務。了解和分析課程資源,有利于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并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改進和優化。
幼兒園課程資源的種類
幼兒園課程資源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按資源覆蓋范圍的大小,可以分為國家的、地方的、幼兒園的課程資源;按使用和開發的狀況,可以分為正式進入課程的資源和潛在的課程資源;按資源的性質可以分為物質的、非物質的資源。
物質資源主要包括:①幼兒家庭中的物質資源。如食品、衣物、電器、用具等;②幼兒園的物質資源。如教具、玩具、體育器材、活動場地、生活設施、園舍建筑等;③幼兒園所在社區、地區的物質資源。如地形地貌、氣候、企業、公園、廣場、交通工具、動植物等;④國家的物質資源。如物產、森林、山川、經費投入等。
非物質資源主要包括:①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個人經歷等;②幼兒父母的職業、特長、教育的觀念和經驗;③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經驗、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等;④人力資源,除了上述幼兒的父母和教師以外,還包括保育員、科研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及其他可能參與課程的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員;⑤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區域文化構成;⑥社區、政府等各方面對幼兒教育的政策支持、大眾傳媒、輿論導向等;⑦人類長期積累的人文資源,如學科知識、生活經驗、神話、傳奇、童話等。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可能進入課程內容的東西都是課程的資源,學科知識是重要的資源,因為學科知識是人們經過多年的積累、歸納、總結、抽象形成的,同時在兒童的經驗里已經包含著各門學科的事實和真理,只不過兒童對它們的認識是樸素的、原始的。但學科知識需要經過篩選并且做“經驗的還原”(杜威語)才能進入課程,即將學科知識還原到它被抽象出來之前的淺顯、感性和直觀的狀態,還原到兒童能夠理解的水平。
幼兒園課程資源的普查和篩選
(一)普查
普查工作主要是對課程資源進行調查,探明課程資源的藏量,并建立資源檔案,以便從總體上把握可利用的課程資源的數量、類型、性質、分布情況,等等。可按國家、地方、幼兒園三個層次來進行。在國家層次,主要關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宏觀資源,如知識、物產、自然地理條件等;在地方層次,應在全面核查資源的基礎上,關注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在幼兒園層次,應重點關注與課程實施有關的資源,并仔細核查有本園特色的課程資源,以利于園本課程的開發。幼兒園可參照上述課程資源的種類,分別進行調查、登記和匯總。
(二)篩選
課程資源的篩選是對歷史或現實中與課程活動有關的要素進行甄別,初步遴選出具有開發價值的資源。在此基礎上,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的原則和社會的需要進行優選,從而確定具有開發和利用價值的課程資源。①
課程內容的篩選是幼兒園課程資源篩選的重點,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課程內容應當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兒童生活在個人接觸顯得十分狹隘的世界里,除非這種生活密切地和明顯地涉及他自己的或者他的家庭和朋友的幸福,其他各種事物很難進入到他的經驗里。”②因此,課程內容應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資源,如:日月星辰、風雨冰雪等自然現象;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等動植物;家鄉的特產、風俗、節日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課程內容應當符合兒童的興趣需要、認知特點和理解能力。游戲、涂鴉、幻想、探索發現、與大自然接觸和交流等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③兒童的需要源自兒童自身,而非成人主觀臆斷的強加。頂著滿足兒童需要的名義,向幼小兒童灌輸盡可能多的學科知識,恰恰違背了他們真實的需要。因此,一切脫離兒童認識水平和兒童的生活的、抽象的死知識都不應成為課程的內容。
第三,課程內容應當同時符合兒童和社會的需要,并且“把社會的需要建筑在兒童的生活上”④。例如有背誦古文、玩火和野外收集樹葉三個內容,背誦古文雖然滿足了社會傳承文化的需要,但卻不符合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不能被兒童理解、掌握和接受,也就失去教育的價值;玩火在滿足了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的同時帶來了安全隱患而違背了社會的需要;野外收集樹葉則既符合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又具有教育意義——幼兒可以從中獲得關于樹葉的經驗,培養觀察力,陶冶熱愛自然的情操。
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根據我國課程國家、地方、幼兒園的“三級管理”制度,也應在此三級教育管理機構的領導下進行課程資源的重組和優化。
在國家層面,主要是國家通過法令的形式規定幼兒園教育的目標、課程的實施范圍、課程內容和組織形式、教師的培養方式、經費的投入和分配等。
在地方層面,是地方各級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在國家教育政策的指導下,根據地方的特色和需要,對課程資源進行的配置,包括組織教師交流學習、開發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課程、增加經費投入、改進管理等。
在幼兒園層面,幼兒園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指導下,根據幼兒的需要、本園的特點和地方的特色,有針對性地開發課程資源。幼兒園不僅是課程資源的使用者,也應成為課程資源的發現者和建設者。具體來說,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師資源
教師是幼兒園課程的開發者、建設者、實施者、評價者和改進者,教師的教育經驗、知識結構、人格魅力、性格氣質、專業水平、科研能力、應對具體情境的教育機智和課程決策能力等,對幼兒園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有重要意義。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將既定計劃轉變為現實的過程。教師應當隨時根據具體情境的需要和兒童的反應調整“預成”的計劃,“生成”新的活動內容。
開發教師資源,幼兒園應建設自己的教師文化和管理文化,應實行民主、人性化的管理,使教師都可以并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應圍繞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開展科研活動和業務學習,使學習成為教師的需要而不是負擔;應積極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教師樂于相互學習,相互提意見,共同進步。總之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
(二)幼兒資源
幼兒已有的經驗既是課程開發和實施的起點,又是需要通過課程加以擴充和擴展的。幼兒園課程以兒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從中找出能夠被擴充和擴展的經驗生長點,并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和未來的經驗之間架設橋梁,幫助兒童用已有的經驗解釋未知的經驗,最終“讓兒童的本性實現自己的使命”。⑤例如,在生活中,兒童可能已經知道了每種樹葉的形狀、顏色、大小都不一樣,教師通過開展收集、觀察、分類、繪畫樹葉等一系列活動,幫助幼兒獲得關于樹葉新的經驗,比如有的是常綠樹,有的是落葉樹,落葉樹也并不是樹葉一直不落……這些新的經驗并非是由教師灌輸或強加而來,而是幼兒通過主動地活動、主動地觀察和思考,對已有經驗的總結和深化而來。
幼兒不僅是課程的接受者,他可以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并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支持。例如,有的幼兒對恐龍很感興趣,渴望了解關于它的信息。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活動來滿足兒童認識恐龍的需要。只要教師仔細觀察、耐心傾聽,兒童就能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意大利瑞吉歐“方案教學”在這方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開發幼兒這一課程資源,要求教師認識和尊重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認識和尊重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不斷探索的需要,認識和尊重兒童的生活和兒童的世界。教師必須認識到,幼兒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的探索者、幻想家和藝術家。教師應當給予兒童充分活動的空間和時間;給予兒童自我表達和探索發現的自由和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經驗的拓展與生長。
(三)自然資源
熱愛自然是兒童的天性。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主要包括:認識植物動物、栽種植物、飼養小動物、遠足郊游、觀察自然等。兒童對自然充滿著好奇心和探索欲,應讓兒童到大自然中從事自由活動。
(四)社會資源
包括社會物質資源(如少年宮、科技館、美術館、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園等)和社會組織(包括家庭、社區、群眾組織、政府組織等)。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不僅有利于開展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促進幼兒園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豐富兒童的生活、促進兒童認識社會,同時發展兒童的社會性。例如幼兒園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或集體或讓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動物園、植物園、科技館等,讓幼兒用語言、繪畫、手工等多種方式表達所見所聞所想;又如,參觀公共圖書館,讓幼兒了解圖書館的基本設施、圖書借閱流程、文明借閱圖書的規則等。
參考文獻:
① 方主編.課程與教學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137.
②[美]約翰·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趙祥麟,任鐘印,吳志宏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l6.
③劉曉東.蒙蔽與拯救:評兒童讀經[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245.
④戴自俺主編.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180.
⑤John Dewey.The Child and theCurriculum.Chieago:The,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56:31.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