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8 14:42:06
關于培養”獨二代”中班幼兒交往能力的點滴體會
【摘要】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是一個競爭和合作的社會,對人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兒期是兒童社會化的關鍵期,幼兒時期的交往不僅能促進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對孩子的成長也極為重要.幼兒交往能力是指幼兒能夠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要求,愿意與他人建立伙伴關系,以及處理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能力.幼兒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同伴、父母和老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社會"的培養目標中,有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等內容.為此,從小培養幼兒成為"社會的人"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今天的幼兒是否擁有滋養這種能力的肥沃土壤呢?沒有.獨生子女的"獨"與"嬌"顯而易見,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忽視,致使目前幼兒素質發展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自我中心、不關心人、適應能力差、缺乏責任心和合作意識等問題.在帶班期間,我看到了不容樂觀的現象,這些現象告訴我,培養幼兒的交往技能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重點工作.
【關鍵詞】"獨二代"交往能力游戲
幼兒園中班孩子年齡正處在5-6歲之間,屬于學前中期,在幼兒期也是比較關鍵的時期.他們此時不僅心理發展會出現較大的飛躍,而且在交往等人際關系上也會發生重大的變他.如:孩子的玩伴開始從主要和 交往變為與同齡人的交往過渡.幼兒不再總跟著 ,而是愿意用更多時間與同伴相處,共同游戲,并在與同伴的交往中體驗快樂與苦惱.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爭搶玩具,爭搶游戲領地,與同伴發生矛盾打架等,尤其是對于現在"獨二代"孩子們來說,交往問題日益凸顯.作為教師,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同伴間的關系,提高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培養孩子團結友愛,開朗大方,分享合作等積極的情感和個性品質.我在教育教學生活中是這樣做的:?
一、活動區是幼兒一日生活中主要"工作"場所.在這里幼兒自由結合、自由交往、能力相仿、興趣愛好要同在一起活動,沒有心理壓力,老師則可以在這里因材施教.因而在活動區中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老師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在這里從幼兒的需要和舉出發,提供一個平等和諧的交往空間和豐富的合作機會,如在手工區我提供許多橡皮泥、硬紙板、廢舊紙箱、皺紋紙、小剪刀等.一個晨間活動,皓皓對幾個孩子說:"我們用橡皮泥做一個海底世界吧,宇宇你做幾條熱帶魚,月月你做海草,我來做海獅."這時,哲哲說:"我會做海星,我來做海星吧."大家忙碌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幅活靈活現的海底世界展現在大家面前.在這個活動中,有孩子對角色的分配,有小朋友互相協商,
有成功的作品展示,有語言的交流,分享有各個孩子的動手動腦操作,各交往環節井而有序,以后我便在各區角活動中,使活動區的設置充實豐富起來,及時鼓勵合作愉快,完成活動內容的孩子,通過多次的合作磨合,一個和諧的交往環境產生了,孩子們的個性品質就形成了.?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能力
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與基本活動,是他們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動,游戲過程本身就是幼兒交往的過程,更是實踐交往語言的大好時機.在游戲中,幼兒與 、幼兒與幼兒之間雙向互動過程中的交往語言學習隨處可見,在游戲中,幼兒對交往語言的結構不斷進行調整和重組,這就構成了幼兒學習交往語言的內部動力,促使幼兒不斷進行嘗試和調整,這些都會使幼兒產生成功與失敗的體驗,不斷地從他人身上印證自己,適時調整自己的語言策略.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如果扮演母親的孩子對同伴的態度不好,同伴就會提出抗議:"媽媽說話不是這樣的,媽媽說話是輕輕的,很溫柔的."一方面,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媽媽",但是另一方面她又必須改變自己的語言輸出方式,盡力去模仿"媽媽"說話的口氣,操持"家務",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與周圍人交往,這樣她就能比較自然地學會交往語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