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7:50:37
這類資源將比較難于實現的事情,通過影像、聲效等多媒體手段實現,如在“航空航天”的主題中,老師收集的飛行表演錄像、神舟七號發射錄像等可以把只能遠距離感受或者根本不能直接到現場感受的東西,真實地、近距離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又如在開展“港珠澳大橋”的主題時,老師利用從港珠澳大橋建設指揮部收集到的有關港珠澳海域地理勘探的視頻資料,可以幫助孩子們了解大橋、海底隧道布局的條件,進而增進孩子們對這一未來“世界第一橋”的科學認知。
(四)半成品及其他材料資源的利用
半成品及其他材料資源往往在幫助孩子們表達與表現時有著重要的利用價值,是為讓孩子們在已經積累了一些主題經驗之后進行設計、表達、創造服務的。如“TTS”的制作材料可以幫助孩子們與家長一起用音樂、舞蹈和道具等手段來表演蝴蝶的一生。多種多樣的操作材料能使孩子們的設計和表達更加靈動、完整。
三、科技活動實物資源的深加工和重整利用
科技活動實物資源的獲得為幼兒園科技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初步獲取的資源如果未經幼兒園處理而保持了其原有的面貌,即是原始資源。這種原始資源隨著幼兒園科技活動的開展在各個方面通常都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即是原始資源的深加工和重整利用過程。
(一)原始資源的整合
一般主題活動分為探索、識別、分類、比較或對比、假設、歸納等步驟,[3]孩子們在對材料進行識別、分類、比較和對比的時候,既是進行探索學習的過程,也是將資源進行重組與整合的過程。這一過程對建構孩子們的知識、探索方法和能力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在“我們一起長大”的主題中,老師給這一活動布置了一項親子合作任務——觀察蠶的生長。有的家長和孩子記錄了蠶的食量,有的家長和孩子記錄了蠶的生長速度,有的家長和孩子記錄了蠶蛹的顏色,有的家長和孩子記錄了在喂養過程中蠶的死亡情況等。在交流這些原始記錄時,孩子們獲得了遠遠超過自己感受的信息量。如何梳理這些信息,以使孩子們對與蠶有關的知識能有更加系統的了解,就需要老師給予進一步的引導,諸如幫助孩子們將收集來的表單進行分類,并做成小書,以方便孩子們進一步閱讀,由此鞏固獲得的經驗,并誘發孩子們產生新的興趣。在“航空航天”的主題中,老師讓孩子們收集了各種各樣的飛機圖片,在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飛機后,老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圖片開展分類活動,并做成關于飛機的分類小冊子。在此活動過程中,老師和孩子們對原始圖片資源進行了重新的組織和梳理,有助于提升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分類經驗。在“小小科學家”的主題中,老師設計了讓孩子們對實驗結果進行推測和驗證的記錄表單,使孩子們通過對比實驗前后的推測和結果,了解推測的不確定性,有助于培養孩子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及積極探索“為什么”的科學精神。
(二)資源重組呈現的兩種形式
園本系列科技主題活動課程需要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同一主題活動提供基礎,為此幼兒園還需要對資源進行整理,并作出園本課程的資源包,包括教學計劃類、網站資源類、圖書資源類、知識背景類、多媒體類等資源包。這些資源包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教師的調取和利用,另一方面為幼兒園開展科技系列活動提供了條件,有助于幼兒形成完整的認知鏈條。
資源重組的另一呈現方式就是幼兒園科技環境的創設。通過創設科技環境,教學管理人員與年級老師可以對所收集的資源進行重組,如在科技室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供孩子們操作,以此充分考察每個年齡階段孩子們的活動需求和認知水平,使教學活動更加合理、更有實效。
除此以外,幼兒園還可以將深加工和重組的資源在幼兒園進行分區展示,如實物展示區、圖片展示區、多媒體展示功能區、孩子們調查研究過程展示區、設計與制造區,以及表達、表現、想像和創造展示區等。這些展示區的設立和布置為孩子們提供了經驗不同科技活動的平臺,盡管有些活動未必是他們親身經歷的,但置身其中,對其了解相關知識、激發科學探索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開展幼兒園科技主題活動,必須重視科技教育資源的收集和整理。由于幼兒發展尚不成熟,脫離其經驗范圍的教育教學活動便很難保證效果。只有有了相關實物資源的支撐,幼兒才會在科技主題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進而激發科學興趣,為其日后科學素養的提高奠定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