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3:41:04
三、教學滲美
除了在日常生活、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感受力外,幼兒園更要在音樂、美術和文學等專門的藝術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感受與表現美的能力,因為專門的藝術活動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創造活動,其具體形象性、情感滲透性都與學前兒童本身特有的純樸性、濃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創造的特質相吻合,特別容易為幼兒所接受。
策略一:在音樂活動中進行審美教育。音樂活動是對幼兒進行藝術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是不分國界的,幼兒園應選擇優秀的中外兒童歌曲、由歌曲改編的器樂曲、專門為兒童創作的簡單器樂曲、兒童音樂童話片段、中外著名音樂作品或片段等開展音樂活動,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感受能力。如筆者所在幼兒園就經常讓幼兒欣賞《拉德斯基進行曲》《斗牛士進行曲》《土耳其進行曲》等世界名曲,讓他們感受到這些偉大音樂作品的力量;讓幼兒欣賞《歡樂頌》《星星亮》《春曉》等動聽的歌曲,開啟幼兒的歡樂體驗,提高其演唱歌曲的能力;共同排練《綠色家園》《國王生病了》《幼兒園的一天》等大型音樂情景劇,讓幼兒體驗到音樂的魅力。從審美活動本身來看,審美過程常常伴隨著主體強烈的情感活動,在這些風格迥異的音樂活動中,幼兒感受著音樂的聲律美和韻律美,陶冶著自己的性情和品格,[4]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幼兒明辨是非、識別美丑的審美感知能力。
策略二:在美術活動中進行審美熏陶。美術活動作為專門的藝術教育門類,更能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感受能力。幼兒美術創作過程實際上就是幼兒借助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情感和思想的過程。這種表達表現即是對美的事物的一種表達。幼兒園應為幼兒創設方便、美好的繪畫操作環境和材料,設計幼兒喜愛的內容,運用游戲或互動等形式,逐漸讓幼兒從美術創造活動中得到美好的情感和快樂享受。例如在小班美術活動“美麗的煙花”中,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充分欣賞、感受美麗煙花的動態視頻,然后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聲音表現煙花的美,最后在黑色紙上用棉簽畫出“美麗的煙花”。幼兒通常會邊畫邊發出“啾、啾、哧……”等模擬音,這表明他們在充分感受和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總之,教師應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來自于人的創造,應注意為幼兒準備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讓他們親自操作、體驗,通過做做、玩玩、畫畫,真實地表現生活中的美,充分感受美術活動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對稱美,由此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
策略三:在文學活動中整合藝術審美教育。藝術是相通的,藝術審美也是相通的。對藝術進行整合也就是挖掘出音樂、美術、語言等藝術學科中存在的共同的藝術因素,并用藝術的手法加以巧妙溝通、有機聯系,以此提高幼兒的審美感受力。如在文學活動“桃花瓣兒”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欣賞音樂配畫的童話故事,把音樂、畫面和語言整合在一起,引發幼兒感受、理解、再造想象的心理過程,由此產生一種與實物觀察截然不同的審美感受。如有的幼兒會說:“我看到桃花像仙女一樣飄下來了”,有的說:“我看到桃花瓣像蝴蝶飛過來了”,還有的說:“我好像聽到了小鳥的聲音”,等等。總之,教師應創造一切條件,盡可能地將美育、藝術滲透在幼兒園所有活動中,讓幼兒融人文學、美術、音樂等藝術手段交融的教學過程中,由此不僅培養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更讓他們享受到多通道欣賞文學作品的節律美和韻律美,從而激發幼兒追求文學藝術美的興趣,在幼兒心中播下文學美的種子。
藝術審美感受是一種多維感受,是個人與眾不同的心理體驗。通過藝術審美感受,幼兒每天內心都在成長,感覺大自然、生活美極了,幼兒園生活有趣極了。為此,幼兒園應創設充滿藝術化的美的環境,應開展豐富多彩的審美教育活動,以吸引每個幼兒,讓幼兒對生活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協調美、對稱美等多種形式的美表現出由衷的喜愛與欣賞,對音樂、文學、美術作品中的節律美、文字美、意境美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愉悅,從而發展其對美的敏感性,使每個幼兒都能具備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增強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更自信、更從容地面對未來社會的競爭與合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