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1:05:18
教師如何助力幼兒繪畫中的創新思維發展
幼兒繪畫是童年成長的腳印,從第一次涂鴉開始,那歪歪斜斜的筆道和看似亂七八糟的圖形,就是幼兒自我表現意識的覺醒。《指南》中強調幼兒藝術教育既是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教育,而幼兒繪畫中的創新思維就是幼兒體驗成長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幼兒期培養對繪畫的表現與創造能力是開啟智慧的重要保證。
一、巧設情景,為創新思維引路
幼兒時期的繪畫不僅是一種美術活動,更是孩子認識世界、表達自己感受、和周圍人交往獲得肯定的體驗式成長方式。從胡亂畫畫地涂鴉期,到畫著想的象征期,到有樣學樣的圖示期,再到真情實感的寫實期,無論孩子身處怎樣的階段,作為教師我們都應先引發幼兒創新意識,再激發幼兒創新行為。
(一)營造適宜幼兒創造的心理氛圍,允許不同幼兒有不同的圖示表現。
繪畫活動是一種基于孩子們感到新奇好玩,并開始樂于嘗試的活動。最初孩子們是沒有想畫什么的想法,只是為了滿足他們好動的本能。比如他們看到涂抹的效果就會引起興趣。經過反復涂畫,不斷增加線、形、色、意的感知積累。幼兒都有著創新的潛能,但他們又十分在乎成人的評價。幼兒的創新必須有一個安全的、不擔心客觀評價的環境。教師是與幼兒處在不同認知水平上的成人,因此,在欣賞活動時教師必須學會站在幼兒的視覺上,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解釋世界。
(二)提供富有幻想的人文環境,為具有創新思維的幼兒繪畫培土育苗。
如果說,充滿幻想的大環境是創新思維的種子;那么,多元化的素材就是創新思維的空氣、陽光和水,它給幼兒一個實踐現實的機會,給幼兒一個創造的空間。一個抽象的輪廓、一幅沒有畫完的畫、恐龍、外星人、卡通人物等,這些在環境中隱含的幻想、創造元素,會時刻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二、巧用教法,為創新思維導航
創新思維是敢于打破常規,是對標新立異的追求。有的教師把標新立異簡單理解為“不一樣”,要求幼兒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和老師不一樣。我想,創新是需要學習的,需要不斷的進行交流。教師要引導幼兒在學習與交流中,促進繪畫水平的提升。
(一)善用實物,在繪畫與實物之間建立有機聯系。
教師應該把情景教學概念化、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使幼兒能夠將認知與情感快速融合,實現思維與形象統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內容情景或與內容相關的食物、圖片等,讓幼兒人情入境,借境悟理,實施自主的繪畫活動。如在大班繪畫《汽博會》中,我們把“汽博會”開在了學年組,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汽車模型、汽博會照片,布置了班級環境,幼兒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繪畫中充分體現了幼兒不一樣的視角,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善用游戲,讓游戲與美術技能優化組合。
繪畫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游戲,是借助畫筆表現自己的一種活動方式,也是他們認識客觀事物態度的表達形式。以往的繪畫課只注重教學效果,幼兒繪畫多以命題畫為主,教師怎么教,幼兒就怎樣畫,依葫蘆畫瓢畫出與教師示范畫的內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畫就可以了,孩子缺少自主畫的選擇。時間久了,不僅使幼兒失去繪畫興趣,還會扼殺幼兒表現出來的藝術天賦。因此,我們在命題畫活動中,要認真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發現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大膽自由地創作,如小班繪畫活動“美麗的葡萄架”,教師先用手指點畫的方法激發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興趣,再引導幼兒給每一個葡萄穿上漂亮的葡萄皮外衣,這樣一來,幼兒不僅能在動手能力上得到提升,更能掌握了繪畫作品的又一個方法——溝邊,實現了游戲與美術技能優化組合的教育目標。
(三)提供創意材料,讓幼兒在繪畫中體驗美感,獲取成功。求異、好奇是兒童的重要的特點,一成不變的繪畫材料和繪畫形式,也會使幼兒感覺索然無味。在繪畫活動中,通常使用的繪畫工具都是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繪畫形式單一,幼兒缺乏對多種繪畫工具交替組合運用的能力,畫面單調。因此,應運揚起贊揚的風帆江蘇省銅山縣大許鎮太山幼兒園張瑩
贊揚,是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是一劑激發斗志的良藥,是一面增強自信的風帆,是一束點亮未來的靈光!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幼兒雖小,卻有著自己的自尊。他們希望受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與贊揚。這種自尊、上進心理是正常健康的。幼兒的努力得到了承認,他們的自尊就得到了滿足,就會萌生幸福的體驗。這種體驗能進一步增加幼兒的信心和進取心,激發幼兒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去爭取更大的成績。每個幼兒都需要不斷的鼓勵才能獲得自信、勇氣和上進心,就像植物必須每天澆水才能生存一樣。也許大家一直都朝著這種境界努力……。但一具體到真實的細節上,家長經常不自覺地會在行動和語氣上表現出對幼兒的不滿意。如幼兒自己用餐具吃飯,弄得滿臉飯菜,有些父母干脆將其訓斥一頓,然后自己來喂。幼兒幫助大人收拾碗筷,不小心打碎了盤子,大人馬上說:“快離開,毛手毛腳的。”這些言行無疑使幼兒心中剛萌生的信心受到打擊,也阻礙了幼兒嘗試挖掘自我能力的意愿。同時反應出家長不相信幼兒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讓幼兒去嘗試和學習,幼兒長大后也不可能會做事。家長必須明白“去做”和“做成功”是兩回事,“失敗”只是表示技巧不夠熟練而不應影響“去做”的價值。家長對幼兒“不完美的勇氣”要給予不斷的鼓勵和培養,否則幼兒會隨時產生挫折感,影響心智的發展!
在這里,我想舉一個關于自己的具體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兒子在我任教的幼兒園上中班,剛剛接觸拿筆,寫字,很是費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我也不例外!老師在幼兒園教,我在家里補……一天晚上,我又在家里教兒子寫“2”,剛開始,還能寫成,但占格不太標準,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要么寫的“小鴨”頭不圓,要么“尾巴”寫的不平……開始,我還能耐著性子去細細指導,但沒堅持多會,易怒的我便急了(應該是由于對兒子期望值過高所導致的),對著兒子吼起來:“笨蛋!真蠢……”兒子害怕了,寫得更加不像樣!我火冒三丈,一急之下,競對著兒子大打出手!兒子哭了……“這么簡單的事都做不好!”我繼續呵斥:“再寫不好,看我怎么揍你,快寫!”當我再次看兒子的“杰作”時,簡直要瘋掉了:“2”字已經不是“2”,已經被他寫畸形了,誰也不認識那是什么!太可怕了!兒子怎么了?!哎!……我嘆起氣來,難道兒子的智力真的有問題……?
時隔幾日,兒子又在我辦公室練字,剛寫了一行,便小心翼翼的拿著本子對我說:“媽媽,你看,這個好不好?”(當時兒子的眼神是充滿期盼的……像在渴望得到什么東西似的!)而粗心的我像往常一樣放下手中正批改的作業,再粗略的瞟了一眼兒子的字,淡淡的說:“你哪個哪個寫的一點也不好,去改!”那小小的背影又一次灰溜溜的走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