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5:02:23
在多種情境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至關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教師要創造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因此,我嘗試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愿望和興趣,使幼兒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在愉悅的情境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自由表達
(一)創設主題情境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對自己參與布置的環境有著特殊的感情,更樂意參與互動。于是,我結合主題活動的實施,在布置室內墻面時添加了與主題相關的場景,讓幼兒置身于主題情境中,產生自由表達的愿望。如在主題活動“有用的植物”中,我和幼兒一起將教室布置成一個“植物園”,幼兒用撿來的樹葉做成窗簾、鋪成小路,用樹葉拼貼畫裝飾墻面等。他們興奮地向同伴、家長介紹:“我把樹葉變成了美麗的小船,讓小螞蟻躺在上面過河。”“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連成了一條軟綿綿的小路。”又如,幼兒參觀果園后,我請幼兒將自己畫的果園張貼在墻上,當這些作品呈現在幼兒眼前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向同伴介紹:“這是我畫的彎彎曲曲的路,一直通到果園里。”“這是我畫的蘋果樹,紅紅的是蘋果。”“我畫的是農民伯伯拿著籃子,爬在梯子上摘果子,這是他臉上的汗。”在自由、愉快的描述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這樣的情境創設真正激發了幼兒的表達愿望。
(二)設置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教師為了引發幼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不斷拓展幼兒的表達內容,從而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的情境。如在“春夏秋冬”主題活動中,我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風爺爺:“請你們去找一找風在哪里,再仔細看一看風吹到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兒說:“風吹到了大樹上,把樹枝吹得搖搖擺擺,好像在跟我們招手。”“風吹到了紅旗上,紅旗被吹得飄起來了。”“風吹到了我家的風鈴,風鈴叮叮當當地唱歌。”“風吹到了衣服上,衣服被吹干了。”順著幼兒的回答,教師繼續追問:“風除了能吹動物體,還能幫助我們做些什么事?”幼兒爭著說:“媽媽給我洗頭發,濕濕的頭發被風吹一吹就變干了。”“有了風,風箏才能飛得高。”“天熱時,有風吹來會感到全身涼快。”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想出了風的很多作用,拓展了知識經驗,思維更加敏捷,語言表達更加流暢。
(三)豐富個別化語言學習情境
在個別化語言學習活動中,我除了為幼兒準備各種用來講述的圖片、有趣的圖書、自制小圖書等材料外,還布置了立體的小山、小樹林、小池塘、草地等場景,在“空中”懸掛“小鳥”“白云”,使語言區呈現出立體效果的景觀圖,拓展幼兒的講述空間。這些情境創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很多平時不愿主動表達的幼兒也喜歡到這里看看、講講。一次,一向沉默寡言的純純拿了一張小鳥圖片放在山上,又在卡片中挑了一張青蛙圖片擺在山腳下,輕輕地說:“有一只青蛙覺得水里不好玩,就爬上岸,來到一座山下,被山上的小鳥看見了……”旁邊的杰杰聽到后說:“不對,小鳥應該在天空中或樹上。”純純反駁道:“小鳥會飛,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那小青蛙走了那么多路會累死的。”“我這是在編故事呀。”其他幼兒聽了他們的對話,覺得很有趣,開始議論起來:“對,只要故事好聽就可以了。”“可有的小動物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地方會死的。”“青蛙可以在地上生活的。”大家聽了覺得有道理,純純和幾名幼兒又將圖片重新擺放,故事又有了新的情節:小雞坐在小鳥的背上在天空中飛,小松鼠騎著小魚在水里游,幾只螞蟻住在老虎的耳朵里……他們看著自己的杰作高興地拍著手,純純興奮地向同伴介紹自己創編的故事。在這樣的情境中,幼兒愉快地講述、交流,感受著學習的快樂,避免了機械單調的言語練習,想象力和認知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