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1:18:48
三、討論與建議
(一)幼兒園中班語言領域集中教學活動現狀分析
從這1O次錄像課可以看出,教師在開展中班語言領域集中活動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這一些問題,比如:
1.在活動目標方面
教師能基本做到符合《綱要》《指南》的要求并匹配幼兒的發展程度。但是其可操作程度有所欠缺,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標準不清晰,部分環節設計不到位。這樣會導致幼兒在參與活動時難以領會教師的真正意圖,思維偏離活動方向。
2.在活動內容方面
“沒有科學性錯誤”做得最好,這說明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在活動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但是“圍繞教學目標”得分則相對較低,說明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偏離目標的行為,這往往是由于教師對問題的設計不到位所引起的。
3.在活動過程方面
時間安排比較恰當,師幼互動相對良好。但是“師生行為比例”評價較低,活動依舊以教師講授為主,幼兒主動表達的機會不多。因此,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往往會出現興趣不高的情況。除此之外,有的教師只關注自己活動的完成,而缺少對幼兒情感情緒的關注,這也是導致教師唱“獨角戲”的原因之一。
4.在活動效果方面
大部分教師對于活動目標的掌控較好,最后也基本能完成活動目標,同時,教師也比較注重幼兒的參與度,能夠有意識地進行師幼互動。這說明教師的專業素質良好,對待工作態度認真。但教師對全體幼兒的關注程度和其指導的時效性評價較低,教師缺少對幼兒的整體關注。因此,活動結束后,能得到較多收獲的往往是那些注意力集中、愿意主動和老師交流的孩子,而其他孩子的活動效果則會較差。
(二)對策及建議
1.充分了解幼兒需求,制訂更切合幼兒實際的活動目標
語言活動目標的制訂,需要在教師充分了解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的前提下進行,了解幼兒現有的程度,預測幼兒受教育后能夠達到的程度。如果目標設置較低,幼兒容易因為覺得過于簡單而失去學習的興趣;若目標設置過高,則可能導致幼兒由于壓力過大而拒絕接受。設置教學目標,應盡量避免隨意的、籠統的、不完整的表述,應當用簡潔清晰但完整的語言進行描述,這樣更加有利于教師明確自己的活動目標,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思維更加清晰。此外,制訂活動目標應將幼兒作為主體,盡量使用可以觀察的行為的動詞,而不是抽象的詞語。
2.反復推敲演練,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
活動內容的確定,不能只看教師的個人喜好,也不能僅僅根據所謂的“教材”“模板”,而應當考慮幼兒的整體情況和發展差異。因此,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前就向幼兒提出問題,搜集幼兒的具體情況,了解他們對活動的感興趣程度和可接受程度。活動內容的設計應做到充分尊重幼兒,內容也應當是有益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適合于幼兒開展的。
3.提高幼兒參與度,加強師幼互動有效性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注重全方面地觀察幼兒,關注全體幼兒的優點和興趣點,在活動過程中恰當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在師幼互動方面,教師不能只關注幼兒發言人數等外在表現,更應該著重注意幼兒在與教師互動時的真實情感情緒,了解幼兒所關注的事物,對他們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贊揚,對有問題的幼兒給予啟發,盡可能地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使師幼互動更加積極有效。
4.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有效設計活動環節
由于幼兒的精力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教師更應該注重活動的效率。教師在準備活動的時候,應當做到對各個環節心中有數,比如時間的分配,導人環節如何能快速但有效地進行;中心環節應當有多少時間,完成哪些目標;總結環節應當怎樣啟發幼兒進行思考;延伸環節又該如何,等等。此外,教師還應當注意各環節之間的聯系,不能單純地為了講解而講解,將各個環節機械地分離,而應當做好銜接工作;最后,還應當注意銜接時候的時間利用,避免時間上的浪費。
5.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加強教學技能培訓
雖然一次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應當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幼兒教育的特殊性,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教師對一堂課活動時間、節奏的把握,影響著幼兒對活動的感興趣程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可接受程度等。因此,對教師進行技能培訓,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