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0:58:24
科學教育中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
[摘要] 科學的本質在于探究,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對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一方面要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的創造精神,塑造“創造型教師”的新形象;另一方面要給予幼兒語言表達與動手操作的機會,促進幼兒創新意識的發展。
[關鍵詞] 科學教育;科學探究;創新意識
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科學”正式列入幼兒園教育領域,由此作為幼兒園五大教育領域之一的幼兒科學教育開始在幼兒的認知發展及創新意識培養中擔負起重要的職責。幼兒科學教育是全民科學教育體系的起始階段和基礎環節,對幼兒實施科學教育既是社會進步的要求,又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值得指出的是,科學的本質不在于已經認識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的過程,其實質就是鼓勵和支持探究。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即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過程,因此幼兒科學教育必須緊緊抓住科學探究的環節,精心設計幼兒科學探究的過程。
一、幼兒科學教育對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重要價值
(一)幼兒科學教育的宗旨與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其具體目標包括: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活動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幼兒處于人生的最初階段,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完善,通過科學教育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與好奇心,能夠為幼兒以后接受學校科學教育乃至終生酷愛科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就為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與發展提供了條件。
(二)幼兒創新意識的本質與特征
當今社會,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追求。創新的含義就是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或改變舊的東西。創新意識指人們根據社會生活和個體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內在動力與依據,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發展與表現的心理前提。[1]
(三)科學教育和創新意識培養的契合點
科學的本質在于探究真理,而探究活動本身指向的就是未知世界,要獲得對未知世界的認知,必然要求探究者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調動自身對未知事物的興趣,并具有相應的意向和設想,也就是要求探究者必須具備創新意識。由此看來,科學探究活動和個體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內在的緊密聯系,通過對幼兒實施恰當的、適宜的科學教育,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創新意識與創造性能力的發展。而當幼兒具備較高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時,教師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就越容易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吸引幼兒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并積極地尋找問題的答案,也就越容易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
二、如何在科學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一)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的創造精神,塑造“創造型教師”的新形象
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創新精神。如果教師的思想僵化,觀念傳統,教法陳舊,不僅不能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反而會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葉瀾教授就曾指出,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2]可見,教師必須是具有創造性才能和創造意識的人,教師在科學教育中的創造性表現和創造性行為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教師只有潛心鉆研創造理論,不斷地開發自己的創新思維,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開發幼兒的創新思維。然而在當前的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教師多惟書,惟權威,因而在對待幼兒時,多采用求同、規范、服從和謹慎的態度,不允許幼兒冒險、越軌、標新立異,致使幼兒墨守成規、唯唯諾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