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0:48:21
提高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主要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我園以探究為科學活動的基本方式,從材料投放、興趣引領、教學模式三個方面進行了相關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操作材料“三步走”,支持幼兒的多樣化操作活動
第一步:多渠道收集材料
1.引導幼兒從自己生活環(huán)境里收集材料,變廢為寶
我們以設置班級“百寶箱”的形式,鼓勵幼兒收集各種材料,并根據自己的探索需要自由選取相關材料,深入開展探索活動。如“好玩的紙”這一科學活動,我們收集了各種類型的紙,有報紙、牛皮紙、打印紙、皺紋紙等,先讓幼兒熟悉認識,然后引導幼兒通過實驗認識不同類型紙的硬度、吸水性等特質。
2.利用家長資源豐富科學探索材料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資源的有效利用,使我們的科學操作材料更豐富多樣,滿足了孩子們的探索需求。
3.充分利用戶外材料
在戶外到處都是可探索的材料,如地上的水洼、野花、野草、落下的樹葉、蟲子等等,都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進而發(fā)展成探索行為。
第二步:針對性地選擇材料
1.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以利于激發(fā)和保持幼兒探索欲望
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是探索未知的基礎,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感知過或觸摸過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引發(fā)和保持幼兒對材料的探索欲望。
2.根據幼兒的需要與興趣選擇材料,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決問題
在了解幼兒需求和興趣的基礎上,我們和幼兒一起準備所需要的探索材料,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材料并討論決定怎樣使用材料、如何記錄探索情況,交流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這樣,有利于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決問題。
3.把握材料所蘊含的價值,準確地為教學目標和內容服務
在保證材料數量充足、種類齊全的基礎上,為了便于幼兒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探索,我們從教學目標和內容出發(fā),有機整合各種材料所蘊含的科學因素,使材料提供更具針對性。
第三步:恰當地投放材料
不同年齡的幼兒學習特點及生活經驗積累是不同的,我們從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出發(fā),科學、合理地投放材料。如小班幼兒認識的有意性差,易受情緒的影響,喜歡色彩鮮艷的事物,我們在材料投放時突出趣味性,直面孩子,引發(fā)探究;中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科學物體與現(xiàn)象易受其形狀、顏色、大小和活動等外部的非本質特征的影響,我們在材料投放時突出材料的暗示性,暫時隱藏,引發(fā)想象;大班幼兒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態(tài)度,能夠想出不同的方法去探究實驗結果,我們在材料投放時突出挑戰(zhàn)性,開放自選,引發(fā)創(chuàng)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