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08:56:18
幼兒對光的樸素認識
隨著發展心理學對兒童樸素理論的研究日益深入,人們越發認識到原來兒童頭腦中的竟然已有了這么多“物理知識”、“心理知識”、“生物知識”。因此,教育者在教學前有必要尋求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變得真正“有意義”,避免時間和資源的浪費。如今,不少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中都有關于光的主題。于是,筆者也試圖從兒童對光的認識這個角度入手,通過文獻查閱、對話訪談和科學探索活動,探尋兒童對“光”的概念的理解。可是,要怎么才能了解到兒童對“光”的認識呢? 在研究前,按照傳統研究思路,文科背景的研究者曾試圖先搞清楚“光”作為科學概念的確定內涵,甚至翻閱了《物理學史》之類的純科學書籍,最后腦子里塞滿了從牛頓的“微粒說”到惠更斯的“波動說”。再到普郎克的“量子光學”。在吞食了很多諸如波粒二像性的科學概念之后,研究者發現自己也僅僅是從語言表述上顯得“專業”罷了,在直接面對生活中的各色光時,仍然只有最原初的樸素感受——“亮”、“有影子”、“熱”等等。最后我們沮喪地發現,假如我們都不能理解這些高級的科學概念,來牽引后面將要進行的和幼兒的訪談,那就不能去啟發和引導幼兒了。
我意識到,如果按照成人的思路,想從故紙堆里找到啟發幼兒的話題,那么注定會失敗。探尋幼兒對“光”或其他科學概念的認知,必須在孩子的活動中,那么和研究意圖類似的結構型科學探索活動自然再合適不過。在預設的結構型探索活動中,我們既能了解幼兒的現有認知水平,又給幼兒提供了操作機會,在設計活動時又滲透著對幼兒科學概念的引導和教育傾向。由于自身研究條件的限制,我們借鑒了前輩們探索活動的一些設計思路,采用了訪談和游戲相結合的方法,試圖去了解身邊的幼兒對光的認識。
鑒于自己對光學概念的畏懼,我們盡量以簡單的日常口語列舉了幾個訪談問題,出于方便原則在小區里選取了6名幼兒,兩個小班、兩個中班、兩個大班。
訪談大都在黃昏時分進行,這時放學回來的幼兒常常在吃晚飯前聚集在院子里自由玩耍。研究者私下認為,這是幼兒一日當中最放松自如的時間,可以觀察或參與幼兒的游戲,再伺機提出訪談問題,所以不是非常結構化的正式訪談,看起來更像是游戲中的閑聊。但研究者內心要記得自己的研究任務,要在順應孩子興趣的玩樂中努力采取適當方法吸引幼兒,使其對談論“光”能保持較為持久的興趣。訪談問題根據年齡段來調整難度。
訪談提綱:(每一步都根據回應的特征再進一步提問,或者鼓勵延續對話。)
1、你覺得光是什么?
2、哪里有光?光從哪兒來的?
3、光有聲音和顏色嗎?光是什么樣子的?
4、我們抓得住光嗎?
5、光可以用來做什么?
6、光帶給你什么感覺?
7、我們可以和光做什么游戲?可以怎么玩“光”?(備選游戲:踩影子、捉迷藏)
研究結果
1、幼兒關于光的概念大都與光源或日常視覺中的發光體相聯系。
幾乎所有被問及的幼兒都能很輕松地講出各種日常經驗中的發光體,尤其是太陽、電燈等。有相關文學故事經驗的幼兒還能講出螢火蟲,但進一步對“這些事物為什么會發光”給出的答案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在一問三不知之后“動腦筋”想出來的,話語大都關于目的或是對現實狀況的描述,“為了讓我們們可以看見路”,“當然要發光,否則就全是黑的了”;第二類都是對外來間接知識的背誦,“我爸爸說的”,“我那本幼兒百科全書上寫的。”
小班幼兒對日常視覺中的發光體較為敏感,但對光的折射、反射等現象還沒有意識,表現在還難以分清真正的發光體(比如“太陽”)和反射物(本身不發光,但因為反射光顯得有光),但能回答“是否有光(的現象)”這個問題。比如,下面的小朋友就很明顯地注意到“波光”的存在:
剛聽到“光是什么”這個較為突兀的問題時,3歲還有些怕生的嘉華警惕地白了我們一眼,又自顧自地去看池塘中的魚了。剛巧,夕陽的光正投在水面上,微風泛起一陣漣漪,水面上出現了波光鱗鱗的景象。他又回頭看我們一眼,手指了一下池塘,以很不以為然的語氣對我們說了四個字:“這不是嗎?!”
中、大班幼兒經過外界啟發和自己的經驗回顧,會接受類似于反射光的概念。比如當向大班的桐桐深入提問“晚上水面上有波光嗎”,她的回答是:“晚上的波光跟白天的波光不一樣,晚上波光是燈的顏色,白天波光是太陽的顏色。特別黑的晚上是看不見水的,走路有時候會踩著水的。”而對于這個回答,身邊的中班小朋友孟然和爾夫表示同意,甚至可以復述出來。
2、對于光的特征,小班幼兒展現出直觀形象的視覺化特征,也常常把光和光源的特征混淆。而中、大班幼兒有了自我批判的、多樣的認識,甚至提出“光氣”概念。
對于光的顏色,小班幼兒好好很率真地快速回答:“太陽光光(公公)是紅色的,中午是白色的,臺燈光的是黃色的,日光燈是白色的,小區里的路燈還有綠色的、藍色的,南京路的燈光各種顏色都有。”而中、大班幼兒則表現出一種前進中的猶豫,當被問及園區中小樹上的節日彩燈為什么會發出各色變幻的光時,他們很明顯地注意到了燈本身和發出的光的區別,“燈都是透明的玻璃罩著的。怎么可以一會兒綠色,一會兒黃色,一會兒紅色呢”,“可能電線里面出來的東西不一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