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08:43:35
中班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實施途徑
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教育的變革,以及人們對科學的動態認識和人們對人與生俱來的能動性“潛質”的重新審視,使我們認識到幼兒科學教育應成為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經歷探索和發現過程,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系的經驗過程。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決定了科學教育不應要求幼兒掌握嚴格的科學概念,而應引導和支持幼兒通過自身與周圍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獲得經驗。 向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幼兒的呼喚。
1、營造立體式的科技教育主題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教育環境是宏觀的,它既包括了幼兒園內的環境,還包括了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園外的家庭、社區和自然等大環境。
1) 懸掛式的走廊布置體現環保、科技特色。
幼兒園的每個角落都可以成為科學活動的場所,我園那條長長的走廊也成為了營造科學氛圍的一個重要場所。我們會根據每個不同的季節變化、節日、主題式的教學活動進行不同的裝飾。在長長的走廊中,有時會懸吊一些幼兒與爸爸、媽媽一起用廢棄的材料制作成的串串風鈴、燈籠;也有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制作的奧運5福娃、代表和平的小鳥,體現了大家對2008奧運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小小的走廊空間成了孩子們科學對話的場所,在“交通工具”主題開始前,我們便將小朋友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交通規則標志懸掛在教室或走廊的里,使孩子置身在一個科學探索的世界里,不知不覺中構建和積累了相關的安全、交通經驗。我們常常會聽見小朋友自豪的聲音:“媽媽,看,這是我們做的!”利廢、環保特色的走廊環境創設,突出了我園的綠色科技教育氛圍,為激發中班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圍。
2) 互動式的主題式墻飾是體現幼兒創意的最好舞臺。
主題墻飾是教育過程中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真正的實現主題墻飾與孩子之間的良性互動,有效地挖掘主題墻飾在科學教育中的內涵與價值。因此,在主題墻飾中我們把主動權留給了幼兒,老師只做一點簡單的裝飾,其余的都是幼兒自己動手創作和親身體驗的小制作,有的時候小朋友還會經常收集一些制作、布置用的材料。如:“各種各樣的車”的活動中,孩子們就會積極收集日常的廢舊物品:廢紙盒、瓶蓋、汽車掛歷等,能力較強的幼兒就會運用這些材料設計自己喜歡的車,能力弱的幼兒也可以嘗試剪剪貼貼汽車,共同參與布置、豐富主題墻飾,環保意識也會隨著活動的進行得以提高與發展。
3) 可操作性的區域創設是幼兒探索科學的有效場所。
中班幼兒具有直觀性和活動性的特點,當他們面對某些具體的事物或現象時才會提出問題.同時他們需要自身的活動和親手對物質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來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在實踐中,我們為以幼兒設置了這樣幾個區域:
A、開辟一個層次豐富的自然角
B、創設一個能動手動腦的區域活動場地
C、營造一個探索氛圍濃厚的科學活動室
D、提供一個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環境。
在這些活動區域中,我們不斷向他們提供科學信息,有層次地創設引發他們探索活動興趣的物質材料,如:我們在自然角中為孩子準備了探索用的筆、記錄本,同時還給幼兒提供了繪畫用具,讓幼兒充分與操作材料相互作用,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建構有關植物的知識經驗,提高觀察能力,樹立環保意識。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發展的需要,也使老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
4) 合理開發和創設地面活動環境
各個區域活動的開設往往是靠著整個教室的周圍,這樣中間就是一個很大的空間了,“合理利用有效的活動空間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我們就在這些空出來的地面上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了相關的活動。如:“我家的家用電器”這一主題中,我們就將現代通訊工具“手機”“擺”在了地面上,幼兒則通過“跳格子”游戲,了解手機的基本構造。
2、以多種形式積極開展科學教育主題式教學活動
幼兒科學教育的課程和活動形式的組織比較靈活多樣的,有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化教學等方式。隨著對科學教育活動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們意識到了非正規教學活動對幼兒創造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培養的積極意義。因此,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主題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將正規活動和非正規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正規活動和非正規活動在課程中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關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