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1 10:57:14
六招幫你解決孩子玩社交網站的難題
現在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聰明又有個性,手機PAID玩的得心應手。在這一過程中,注冊一個自己的社交網絡賬號成了很簡單的事情。但你知道應該如何指導孩子正確使用社交網絡嗎?
一、堵不如疏
當得知孩子有自己的社交賬號,并且公開使用時,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采取極端的方式:封掉賬號。這種堵截的做法并不是十分明智,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階段沒有太多社交的需要,即便使用社交平臺也是為了與朋友們更好的互動,即便有些家長如臨大敵,封得了QQ、微信、微博,也許明天還能冒出美拍等更多社交化工具。
與其如此,不如引導為主,主動成為孩子們在網絡世界的好友,默默地在一旁擔任守護者的角色,一定比一味地“禁止”來得更有成效。
二、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進行不同對待
對于孩子使用社交平臺這回事,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長們不妨將孩子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1、小學及之前的階段
孩子們不大適合有自己的社交平臺,特別是虛擬平臺,要鼓勵孩子們主要通過面對面的交往去培養自己的人際關系;
2、在初中階段
鼓勵孩子們在熟人的范圍內建立這樣一種虛擬交往平臺,改變一下之前的交往方式,但局限在熟人社會比較合適;
3、從高中生開始
孩子們可以適當地與同等身份的一些外校人士或者社會人士有所接觸。
三、告訴孩子在社交媒體發布信息的原則
現在是一個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會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別說孩子,很多成年人都無法正確使用網絡、無法甄別網絡上信息的真偽。很多家長把網絡當成洪水猛獸一般,希望孩子遠離,其實在當下時代,任何人都無法遠離網絡,包括社交平臺。
那么,作為家長,首先需要讓孩子懂得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發布者,所以我們發布的內容首先要遵紀守法,言行與身份相符,然后還要注意是否尊重主流價值規范,是否會給他人帶來傷害。
四、對社交內容的引導監管不能少
成年人與非成年人是有區別的,就看能不能負責任,法律規定18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家長的監管。特別是當好友人數或關注人數達到一個公眾賬號的數量的時候,更需要家長監管。
當孩子在父母引導之下形成交際圈之后,父母要放他自由,不要過多強加干涉,但應該關注小孩交流的范圍和內容,當發現苗頭不對要及時干涉,第一步很重要,引導小孩確定他的交友范圍,從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留意孩子在這方面的變化,及時地給他們引導和啟發。
五、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小號”
在城市孩子所處的文化環境中,網絡社交占很大比重,孩子們通過網絡交流,并在現實中談論網絡話題。換言之,如果封閉了孩子的網絡賬號,但不給她另外的、安全的小號,那么,她和同學也許會少了很多話題。
六、多陪陪孩子
和網友互動也是尋求陪伴的一種方式,家長們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總是在忙工作而沒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才使得他們不得不在網上發布一些信息來尋求別人的關注。如果想要孩子自己自覺地少用社交網絡,就該多陪陪孩子,讓他們能把心里話和自己說。
溫馨提示:
如果強制關閉了孩子的社交網絡,就更該多陪陪孩子,不然孩子把話都憋心里的后果可是不太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