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6 15:54:35
第三種模式是第二種模式的極端化,夫妻間距離更遠,問題更突出,兩人的關系完全依靠孩子來維系,孩子甚至成為了婚姻的阻隔、障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婚內第三者”。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常常被極端地溺愛。徐亮認為,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這種模式。夫妻之間幾乎沒有感情,婚姻成了“將錯就錯”,他們寧肯和對方沒感情,但為了孩子,他們還是忍著,維持家庭的完整。
第四種:女孩與母親關系較近,或男孩與父親關系較近
對孩子影響:孩子長大后,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
這種模式常常發生在以下這些情況下:第一,母親從小帶女兒,如果在2歲半~3歲時父親沒有介入,常常會出現女兒對母親過度依賴,與父親關系越來越遠;第二,由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母親要給女孩做好榜樣,父親要給男孩做好榜樣,所以女孩長大了,應該與母親更近一些,男孩長大了,應該與父親更近一些,因此導致同性的親子關系越來越近;第三,在夫妻關系不和的家庭中,由于父親和母親常常相互敵視,總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結果常常是孩子與父母中的一方關系越來越緊密,而與另一方的關系越來越疏遠。
這種模式可能會導致在女兒的心中,父親的形象離他很遙遠,那么當她長大后就會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或不敢接觸異性。對于男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第五種:女孩與父親關系較近,或男孩與母親關系較近
對孩子影響:影響孩子擇偶
男孩與母親關系較近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第五種模式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問題更大。
工作中常常碰到這樣的現象:兒子從生下來就給母親帶,到2歲半到3歲時,由于爸爸沒有介入,孩子在第一個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開始愛上自己的母親,和母親“熱戀”,形成戀母情結。當孩子到4歲半~5歲時,開始排斥父親,討厭父親和母親那么要好。孩子是討厭父親來跟他爭他的母親。現在是看到父親討厭,影響父子關系,長大后就會影響孩子擇偶。
孩子在3歲以前,家庭的主要撫養人是母親,這時母親怎么給他愛都沒問題,但隨著男孩慢慢長大,那么母親要和他距離遠一點,讓父親與他的距離差不多。如果男孩與母親更近,他會從母親身上習得很多女性的東西,性別角色就會出現問題,甚至會過度依賴母親而“戀母”,那么孩子的心理其實是沒有真正的成長的。所以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父親角色應該介入,讓一家人的關系相對均衡一些。
很多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壓在母親身上,但專家認為,健康的家庭關系是,夫妻關系較近,都給孩子均等的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