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5 11:17:33
這樣通過看圖說話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地學習了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4、操作過程中說
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說操作演示過程,使頭腦中分散的、不穩定的、暫時的、不連續的表象在“說”中進行連接、溝通,得到穩定、持久的連續表象,促使知識的遷移。如在教學“4的乘法口訣”時,可以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動口自由地說:“擺一個正方形用4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用8 根小棒,擺3個正方形用……”在學生匯報操作的結果時,讓學生反復說操作的過程,用數學語言表述“因為擺一個正方形用4根小棒,就是1個4,所以寫成乘法算式是1×4=4 4×1=4 口訣:一四得四;擺2個正方形用8根小棒,就是2個4,寫成乘法算式是2×4=8 4×2=8 口訣:二四得八;擺3個正方形……”。學生在動眼、動手、動腦和動口的過程中理解了“4的乘法口訣”的含義,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讓學生小結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一位老師在教完5的乘法后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后,紛紛舉手發言:
生1:這節課我學會了5的乘法口訣。
生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5的乘法口訣有5句。
生3:我還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訣能寫兩道乘法算式,但是五五二十五就能寫一道算式
生4:我還知道緊挨著的兩句口訣的積相減差是5
……。
有些學生話雖簡短,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
6、進行課后評價
教師在上完每一節課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也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機會。例如在上完一節新課后一位老師這樣問學生,你認為你在這節課中表現的怎樣?
生1:我認為自己表現的還可以,積極發言,認真聽講。
生2:我認為自己表現的不錯,能折出一張長方形紙二分之一的五分之一。
生3: 我認為××同學表現的很好,我以后要向他學習認真思考。
生4:我覺得我們全班同學都表現不錯,都會計算分數的加減法式題并能說出在生活中分數加減法的具體應用,非常棒。
這時全班為他鼓掌……于是在學生滔滔不絕的自我評價中結束了這節課。
四、聯系實際生活寫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平時,我讓學生多注意觀察身邊的事情,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數學問題嗎?有興趣的就動筆寫下來。我們班楊蕊玲同學這樣寫道: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媽媽帶我上街買水果,一千克蘋果5角錢,買了6千克就是6×5=30角錢。爸爸說:30角就是3元錢。另一同學寫了對稱圖形,;氐搅思,我發現家里的許多東西都是對稱的,如飯桌、毛巾、電視平臺、床等等。還有的同學寫:今天我和媽媽去買菜,1千克白菜8角錢,媽媽買了4千克白菜,她8加8再加8……不停的算,我說媽媽我會用乘法算,8乘4等于32,所以一共用去3元2角錢。媽媽笑了,我也笑了。這樣學生又在寫中提升了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開展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只要持之以恒,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也一定會得到發展。教學質量也一定會得到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