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5 09:06:42
培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于口語表達,良好的表達能力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從娃娃開始抓起”,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呢?下面是筆者總結的方法。
第一,在交談中豐富他們的詞匯。小朋友受到經驗的局限和他們自身發展的影響,詞匯量通常比較貧乏,往往會出現想說又說不出來的現象。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孩子積累語言素材。
有研究表明,語言與經驗密不可分,而經驗的得來則離不開觀察。教會孩子多觀察,可以使他們擴大眼界、增長知識,幼兒說起話來就會“言之有物”。另外,每天一定要單獨留出時間來與孩子交談,有意識地提一些小朋友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養成連續表達的習慣。
第二,在游戲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孩子的語言最富有創造性,但模仿、學習在語言獲得中仍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安排一些需要語言表達的游戲,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練習說話。游戲中的相互合作、表達,為孩子愛說、樂于說話創造了條件,既增強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孩子上小學了,對于他來講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幼兒園與小學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孩子必然會面臨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這些新異刺激面前,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表現。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小朋友在幼兒園里非常優秀,是老師家長的“寵兒”。一旦進入學校后不再受到“特殊關注”,小朋友自然難以接受。曾有一個小朋友在入學一個月后即產生了厭學情緒,經常抱怨學校不好、老師不好、同學也不好。經過詢問,原來是因為選班長的事情讓孩子難以接受“挫折”——“老師為什么不選我當班長?為什么讓某某當班長呢?你們不是總說我是最棒的嗎?”
有些家長采取賞識教育法,即無論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贊賞。雖然這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缺乏正確評價。一旦當孩子面對更公允的評價時,孩子會發現自我評價和實際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否定。
所以在入學前,家長要漸漸把孩子當作一個成人來對待,評價要具體,要讓孩子能正確認同自己的優缺點,同時也認同別人的長處。不妨給孩子一個具體并能達到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另外,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常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后,老師恐怕就不如幼兒園老師那樣,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表揚每個孩子。這時,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
讓孩子從這種失落和懷疑中走出來很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于我做的不好,下次我會做得更好。雖然不經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對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關注的。
據了解,目前很多幼兒園都會設置幼小銜接的課程。但和家長“功利性”較強的愿望相比,孩子入學情感的激發和能力習慣的培養更應得到家長的重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