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8-29 13:24:43
過度寵溺孩子有百害無一利
作為父母,寵溺孩子的心理當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誰又能真的狠下心來打罵批評,有時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畢竟是親骨肉怎能做到不寵不溺?不過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為了孩子的將來,作父母的有時還真的必須恨下心來理性一點,適當地寵愛孩子是應該,但不能過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無原則的過度寵溺,對孩子有百害無一利,對此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過度寵溺孩子會有些什么后果?
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由于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社會就應該自私一點,這樣才不會吃虧,實在是大錯特錯,自私也許能謀一時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業必定遲早會失敗,感情生活也一樣,所以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或者不夠聰明,但絕對不能過于自私自利,否則將來后果難以設想。
孩子性格驕橫乖張
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驕橫,由于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無理要求,其骨子里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于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
孩子做事懶散無紀律
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誰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辦,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變得懶散,偶爾做一點事也是丟三拉四,更沒有紀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紀律,他可以不聽別人的,別人卻必須聽他的,將來在社會上勢必難于立足。
孩子不懂禮節目無長輩
由于父母的過度寵溺,對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不禮貌行為也沒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禮貌,目無長輩,口無遮攔,更沒有基本的做人禮節,因為他壓根兒不知道禮節禮貌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經受困難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呵護寵溺下,從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難,因為一切有父母代為解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性格變得懦弱,根本無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業,經受不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旦開溫室就必然被暴風雨摧毀。
孩子人際關系障礙
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行事專橫無紀律,目中無人,自然無法與人和諧相處,與他人的交流也變得障礙,人際關系是一種互動和互利的交流,而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總以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為人著想,總站在不平等的角度來行事,自然沒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際關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學習就業以及愛情婚姻可能都變得困難。
孩子健康狀況不良
孩子被寵溺過度一個最直接的后果也許就是對孩子身體的損害,要么過于挑食,營養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飲暴食,過于肥胖,兩者都是健康的大敵;由于懶惰,更不會去鍛煉身體,于是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從小就落下病根子,對今后一輩子的身體狀況都會有影響。心理咨詢師說,至少有三個原因促發了溺愛在中國的流行: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和隔代撫養。
1、首先是時代背景
改革前的幾十年時間里,我們一直生活在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匱乏的條件下,而且每個家庭一般都有多個兄弟姐妹,我們不僅分到的物質關愛很少,就算精神關愛也偏少。這樣一來,我們的很多渴望都沒有得到滿足,而這些沒有被滿足的渴望藏在我們內心中,就成了我們“內在的小孩”的重要內容。現在,我們身為父母了,卻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相對非常豐盛的時期,于是我們“內在的小孩”的未被滿足過的愿望被充分喚起。并且,因為現在主要是獨生子女,于是至少父母兩個人的“內在的小孩”被投射到一個獨生子女身上了,這就很容易導致溺愛。現在的父母經常感嘆:“我那個年代,什么都沒得到過,我一定不能讓我的孩子再重復我那種生活。”這句話里的孩子,不僅是真實的孩子,也是深埋在我們心中的那個“內在的小孩”。我們一股腦地、近乎失去理智地去溺愛孩子,其實是在通過孩子去實現我們過去未曾實現的愿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