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8-07 16:38:43
二、識字色彩化,發展視覺空間智慧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 “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中,筆者堅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字畫同源,表形性是漢字的主要特點之一,不少漢字的形都是摹仿具體物象而構成的。教學這類漢字時,筆者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漢字涂色或根據漢字的特點為漢字配上一幅畫,使抽象的字符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或圖畫,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熏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就曾有孩子拿著自己畫的 “‘島字配的畫”給筆者看,讓筆者猜猜是什么字?當筆者問到為什么要這樣畫時,這位學生說:“我先畫一座山,再在山上畫一只鳥,島的四周還有水,所以我還畫了一個大海。大海無邊無際,鳥兒飛呀飛呀,飛得累了,想找一個地方休息一下,有什么地方可以歇腳呢?對,海底的山峰露出了水面,快到島上歇一歇吧!”
引導學生借助圖畫這一事物形象來識記字形,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大腦皮層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進而產生良好的無意識記,促進了學生記憶過程中的編碼與貯存由自由狀態向自覺狀態轉化。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筆者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三、識字兒歌化,發展音樂智慧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在識字教學中,無論是教生字的發音,還是教生字的字形,筆者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有的是傳統的兒歌。
例如。 “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有的是筆者為了教學需要,自編的兒歌。例如在教“ei”這個復韻母時,筆者就編了這樣一首兒歌:“小兔飛飛,愛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例如,在教“ing”這個后鼻韻母時,筆者問他們怎么記住這個韻母的發音,有個孩子站起來說,她要用兒歌來記:“天上一顆星,樹上一只鷹,墻上一顆釘,地上一塊冰。”
由此可見,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慧。
四、識字游戲化,發展肢體運作智慧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量較大。識字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充分地 “動”起來,那么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教學中,筆者經常鼓勵學生用肢體、手勢來進行“手舞足蹈”。例如,在《操場上》生字教學時,筆者把“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這六個詞語分別寫在紙條上,在做游戲時,讓學生看了紙條后,通過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轉化為動作,讓其他小朋友來猜,猜對了得分,猜錯了則要扣分。在學生識記生字后,筆者把學生帶到操場上,一起玩一玩。當孩子們在操場上盡情地歡跳時,為什么打球的打、拍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寫在了孩子們的臉上。筆者在課堂上還開展“找朋友”、“摘蘋果”、“送信”等游戲,這些活動使學生的大腦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綜合,形成暫時聯系,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又發展了他們的肢體運作智慧,使學生在游戲中興趣盎然的識字,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感悟、體驗。使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尊重。更為學生自主識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