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26 09:56:29
我們肯定不記得自己在母親溫暖的子宮中是什么情況了,但是我們的身體記得。而且這些記憶會在我們成年之后,如同夢魘一般神出鬼沒,成為很多疾病的元兇。心臟病、骨質疏松癥、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有可能是因為在妊娠階段母親子宮內的不適宜條件所致。這項被稱為“胎源疾病”的研究告訴我們,那些被歸咎為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引發的疾病也許在我們還沒出生時就開始了。
預防疾病 從子宮開始
■胎源學說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有益補充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流行病學專家大衛·巴克說:“母親子宮的環境,會對胎兒的健康產生永久的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投身到了這一被稱為是“胎源疾病”的研究領域中。
在過去的十五年里,巴克和他的同行們已經將多項疾病列入到了胎源疾病的名單之中。就在去年夏天,又有科學家將中風和低智商加入其列。
多年以來,子宮一向被認為是胎兒的避風港,它為胎兒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營養。而胎源學說認為,子宮還是一個教室,在這個小小的天地,胎兒會學習如何去適應環境,存活下來。胎兒發育的過程,就是不斷收集、偵測子宮的環境信息并隨之調整自身生長方式的過程。
就像南安普頓大學胎源疾病研究中心的主任馬克·漢森所說,“這一學說,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有益補充。進化論主張,生物的進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任何物種都不可能由于環境因素而在一代之內發生基因的改變。而胎源學說則肯定了這種快速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是一種為了適應環境所進行的微調,并不是大規模的基因改造。”
■產前的營養狀況對后代健康有深刻影響
按照胎源學說的理論,如果胎兒從母親體內吸收的營養不足,那么其體細胞便會養成“節約使用這些營養”的習慣,而且這種習慣根深蒂固,哪怕是成年之后也難以改變。如果孩子出生后的營養條件大為改觀了呢?條件改變了,但是習慣不會改變,因此,這個孩子在成年后肥胖的幾率要高得多。
除了肥胖癥之外,還有多種疾病都是胎兒在發育過程中,由于身處營養不良的環境下,為了保護自己,特別是自己成長中的大腦,而養成的“不良”習慣所種下的惡果。例如,當今人類的第一殺手心臟病,就和胎兒在發育時期的營養不良有關。為了滿足大腦的第一需要,原本流向包括心臟在內的其他身體器官的血液會被補充到大腦。這種調節雖然可以保證胎兒在發育過程中大腦的需要,但是流向心臟的血液不足,使得血管在形成之初就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從而血管壁相對脆弱,成人之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增。
更糟的是,這種危害可能會影響好幾代人。去年夏天出版的一期《中風》雜志就有文章指出,在南加利福尼亞州,人們患中風的幾率是美國平均水平的1.5倍,專家認為這與美國內戰時
期該地區的艱苦生活環境不無關系。由于當時的惡劣條件,該地區初生嬰兒的體重低于正常水平,導致了這些孩子在成人之后面臨更大的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而且,出生時體重偏輕的女孩,其后代的初生體重值也往往偏低,這似乎是一種惡性循環。
科學家們長期的研究還發現,由肥胖引起的糖尿病也會以這樣的方式“代代相傳”。肥胖的女性更容易在懷孕期間患上妊娠合并糖尿病,從而給體內的胎兒輸送過量的糖分,這會導致胎兒體內的胰島素增加,從而引起大腦對食欲的永久變化。結果就是,這樣的胎兒在成年之后,肥胖的幾率大增,而且對女孩來說,將來也更容易患上妊娠合并糖尿病。
“這種惡性循環告訴人們,產前的營養狀況也許能像遺傳因素一樣,對后代的健康狀況產生深刻的影響。”哈佛大學的營養學教授馬修·吉爾曼這樣說到,“當前,人們總是強調基因的關鍵,然而胎源疾病的研究工作告訴我們,外界的環境對人的健康也是相當的重要。”
■胎源學說認為,許多疾病是可以預防的
漢森說:“最近的研究越來越清晰地表明,母親子宮的環境對胎兒日后長期的健康確實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認為妊娠階段只是人生之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它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重視。他說:“胎源學說就是想讓人們知道,有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
從2005年開始,美國國家兒童研究組織將進行大量正式的研究工作。該組織將對10萬名兒童從妊娠前期開始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包括環境、社會、遺傳等對健康有影響的因素都會被考慮在內。這項由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學會發起的研究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胎源疾病調查。該學會圍產醫學部主任凱瑟琳·斯龐說:“不管研究結果如何,我們都不能忽視胎源學說的基本原理。對孕婦來說,強調適當的營養絕對不是壞事。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母親和孩子都盡可能的健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