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20 11:41:16
新媽媽們在生產后的“坐月”時期里,要注重身體的呵護和保養哦。這不僅是為了媽媽自己,也是為了寶寶。只有媽媽身體健康,寶寶才能照料得更好。而不注重產后調理的媽媽,在日后的日子里就會因為這些產后后遺癥苦惱。
在生產后要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1、惡露:產后從**排出來的分泌物叫惡露,產后的開始幾天,鱷梨量會比較多。顏色鮮紅的是紅惡露,也稱血性惡露。3~5天后所含血量減少,惡露變為淡紅色,稱為漿惡露,產后10~14天,惡露呈現白色或黃色稱白惡露。
正常的惡劣有血腥味,但是不臭,大約在產后3周就干凈。
剖腹產的產婦惡露時間比**分娩的要長些。通過對惡露的觀察,注意其質和量、顏色及氣味的變化以及子宮復舊的情況,可解子宮恢復是不是正常。
2、子宮復舊:分娩后子宮體積逐漸縮小并恢復原狀的過程叫子宮復舊。子宮復舊的快慢與產婦的年齡、分滿次數、全身健康狀況、產程長短、分娩方式及是否哺乳有一定關系。
有胎盤或胎膜殘留,子宮內膜炎、盤腔炎、子宮后屈、子宮有機瘤等情況會妨礙子宮復舊。
在產后每天必須的簡單護理:
1、保持會陰清潔:產后擦洗會陰每天至少2次,大便后加洗1次。
用棉球蘸無菌清水或生理鹽水,先擦陰阜及兩側陰唇,最好擦肛門,不可由肛門開始向前擦,擦洗后換上消毒的會陰墊。月經帶和內衣褲也應該勤換洗,并在日光下暴曬達到殺菌目的。
躺臥時,應臥向傷口的對側,如會陰傷口在左側,應向右側臥,以防惡露流入傷口,增加感染機會。
2、洗澡:產后汗腺活躍,產婦大量出汗,乳房淌奶,**又有惡露排泄,全身發粘,需要比平時更講究衛生,醫生認為正常分娩的產婦,產后24小時即可開始洗澡。
產后應當洗淋浴,水溫34°~35°,室溫最好26°。浴后迅速用毛巾擦干,防止受涼,洗浴次數可按季節安排,一般是每周2~3次,產后一個月內禁止盆浴。
3、刷牙:分娩后坐月子營養補充多,三餐之外還加點心,食物殘留牙縫中的機會增多,經細菌分解產生的酸性物質腐蝕牙面,可產生齲齒或其他牙病。
產后恢復的八個禁忌:
1、不宜滋補過量:一般女性分娩后,為了補充營養和讓奶汁分泌充足,都特別重視產后的滋補,常是天天不離雞,餐餐有魚肉。其實這樣不僅浪費錢財,還可引起麻煩,因為滋補過量可引起肥胖,肥胖會使體內糖和脂肪代謝失調而引起各種疾病。如果產婦營養太豐富,必然使奶汁的脂肪含量增多,若嬰兒胃腸能吸收,也容易造成肥胖,并易患扁平足;若嬰兒胃腸消化功能較差,不能充分吸收,則會出現脂肪瀉,若是長期慢性腹瀉,就會造成營養不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