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9 08:36:20
媽咪生產,爸爸到底該不該陪產呢?據調查,有高達七成的媽咪,希望爸爸可以進產房陪產,越來越多的準爸爸愿意陪著準媽媽一起到醫院產檢、參加產前課程,甚至開始嘗試走進產房,陪著準媽媽一起面對生產的挑戰。 >> 準爸爸陪產時的須知知識
不過,日前一名英國權威婦產科醫師指出,爸爸陪著媽咪進產房,可能導致生產過程不順利,因此提高開刀機率,不利新生兒及產婦健康,夫妻關系甚至可能因此有裂痕等等;聽起來相當令人驚訝,但也有醫師表示,親密伴侶在旁邊加油打氣,產婦會更有勇氣,產程反而會因此縮短。到底怎麼做會比較好呢?今天奇蜜就帶您來看看各家說法,和準爸媽們談談“準爸爸該不該進產房陪產”這個問題,希望有助於準爸爸做出最好的決定。
我國陪產制度的現況
在中國,每家婦產科醫療院所對於陪產的規定并不相同,也不是全都歡迎準爸爸進產房陪產。一般來說,大型醫院會比一般診所更能接受準爸爸陪產的要求,而近年來更是主動鼓勵準爸爸進產房陪產。 >> 準爸爸陪產前應該做的準備
此外,大部分醫療院所同意在產婦自然產的情況下,讓準爸爸進入產房陪產;但也有少部分同意剖腹產也能陪產。而有些醫療院所會事先詢問準爸爸陪產的意愿,或是要求準爸爸必須上過特定課程才能陪產;但有些只要在準媽媽進產房前臨場決定即可。因此,想要陪產的準爸爸最好在準媽媽產檢時,就詢問清楚相關規定,才不至於錯失陪產的機會!
準爸進產房的尷尬事兒
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女性在產房中分娩時痛苦掙扎,旁邊的丈夫拉著妻子的手鼓勵的畫面,總會令人感動不已。其實,新爸爸陪產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新爸爸參與生產過程,對妻子的感情、心理都是一種安慰,有利于減輕妻子的痛苦,加快產程。
另外,準爸爸進產房,目睹妻子經受分娩的痛苦,可以對新爸爸的心理產生刺激,從而進一步升華對妻子的愛。同時,目睹孩子的艱難出生過程,也可以增強新爸爸對家庭的責任感。
但是,并不是所有新爸爸都適合進產房哦,來看看以下這些新爸爸進產房的尷尬事,再根據你自身的情況考慮要不要進產房吧!
尷尬事一:陪產后留陰影,恐懼產后**
咨詢了不少身邊的男性和女性朋友,發現大部分拒絕陪產的原因都是害怕新爸爸目睹妻子分娩過程后心理留下陰影,影響產后的夫妻生活。
解決方法:
準爸爸陪產過程中,站的位置請盡量靠近妻子頭部左右兩側,一方面以維持生產室環境要求,避免影響醫生的接生作業。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直接看到過于血腥的場面,可能對自己造成心理影響。 >> 準爸爸陪產弊端有哪些?
另外,如果新爸爸一心一意地支持妻子,握緊她的手,與妻子同一陣線,往往是不會分心到其他的事情的。陪產的新爸爸,就專注于鼓勵妻子吧,別管醫生是如何接生的。
尷尬事二:暈血的新爸爸,見血就暈倒了
有這樣的例子,準爸爸并不知道自己暈血,進產房陪著妻子分娩,哪知道在產房聞到血的腥味就感覺不對勁了頭暈、惡心,在寶寶出生那一刻,新爸爸看到產床上的血,立馬暈過去了。助產士照顧產婦都應接不暇,還得分身照顧暈倒的新爸爸,場面一度混亂。
解決方法:
暈血癥又稱“血液恐怖癥”,是一種心理疾病。檢驗自己是否有暈血癥,可以想象一下,在過往的體檢抽血時,看到血是否會有頭暈等難受的感覺。如果準爸爸有暈血的癥狀,是不應該進產房陪產的。
尷尬事三:新手爸爸脾氣暴躁,對妻子難忍疼痛的叫喊不耐煩
有些新手爸爸,脾氣特別暴躁,看老婆因宮縮疼痛難忍而叫喊,就不耐煩地說“別人也痛,你忍著不就得了?”有的人等孩子生出來,丟下老婆先問“是男是女?”或者見到寶寶有出生缺陷,立即發怒。這些都是陪產的大忌,都會讓身體虛弱、心理脆弱的產婦當場落淚,還不如不陪好。
分娩是女人一生最難度過的關口,丈夫的陪伴比任何一個親人都更能鼓勵和安慰產婦。產房里最受歡迎的服務是讓新晉爸爸親手剪斷臍帶。雖然新手爸爸進產房好處甚多,但并非每個準爸爸都合適。暈血和心理素質差的新爸爸不宜陪產。因為接生時情況復雜多變,助產士無法分心騰出手來,再搶救暈倒的準爸爸。
準爸媽的內心話……
然而,并非每位準媽媽都希望準爸爸能夠陪產,而準爸爸又是怎麼看待陪產這件事呢?小編整理了論壇內各位媽媽百家說法,快來瞧瞧:
贊成的準媽媽:老公陪在身邊真好!
1、老公陪產是最好的精神支柱,不會覺得無助,只有自己在孤軍奮斗。
2、雖然老公在產房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又束手無策,但他親眼看到寶寶出生,臉上立即流露出像挖到寶藏的喜悅呢!
3、老公抓著我的手,一直鼓勵我,還和醫生、護士一起叫我吐氣吸氣,感覺真好~
4、生完後,老公用DV拍攝寶寶剪臍帶,醫生還叫老公去看他縫的好不好呢!
5、老公在陪產之後,變得更愛我呢!
不贊成的準媽媽:老公進產房其實沒幫助
1、在待產室痛得死去活來,比較需要老公陪,等到進產房早就昏了,那知道他有沒有進來呀!
2、產房里的畫面血淋淋的,尤其是胎盤被拉出來的樣子,真的很恐怖耶!
3、聽說進產房看老婆生產,老公會變性無能呢! >> 準爸爸陪產前要注意哪些事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