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7:19:16
五、效果評價
經過幾個月的訓練,老師家長都夸超超有明顯的進步
每天都能自覺的做早操,即使需要團隊配合的兔子舞也能和大伙一起完成。
幾天前從家里帶了一塊心愛的橡皮擦送給靜沂,主動向她示好。有一個多月了,沒有幼兒告狀超超亂吐口水,亂扔同伴的玩具。
表演時間主動要求為大家表演背誦古詩《山行》《憫農》《草》(全篇),和同伴說自己的廈門行見聞,說得眉飛色舞,用詞生動。
能為老師畫像,有完整的繪畫作品……
孩子的行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不斷出現反復,但只要我們進行適時適當的引導,孩子就能有進步。
附件:
感覺統合(感統)失調的表現(體現、癥狀)
感覺統合失調通常可以通過自行觀察來發現,進而通過專家診斷來確認是否感統失調。
如果孩子存在如下表中的癥狀,則證明可能存在感覺統合失調。
多動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興奮好動,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沖突,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等。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或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部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抄漏題等。
(視覺感不良)
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拉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聽覺感不良)
害怕陌生的環境、吮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器等、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或過分緊張、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
(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
冒險行為,自傷自殘,不懂總結經驗教訓。或者少動,孤僻,不合群,做事縮手縮腳、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為。
(痛覺過分敏能感或過分遲鈍)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無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
(本體感失調)
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樣會滾翻、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動作協調不良)
不會系鞋帶、扣紐扣、用筷子,手腳笨拙,手工能力差。
(精細動作不良)
這些問題無疑會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盡管這樣的兒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腦的協調性差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影響言語表達、影響人際交往,因而直接影響了兒童學習、生活、運動,也影響人際關系,防礙正常的成長發育。
測一測你的孩子感覺統合失調嗎?
1.不喜歡被人觸摸或撫摩;常拒絕理發、洗頭或洗臉;大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
2.不喜歡碰觸某些粗糙的衣物或物品。
3.遇意外碰傷或流血時,自己常未察覺。
4.需要父母特別多的撫摩;過分喜歡碰觸某種東西;有強迫性的行為(一再地重復某動作)。
5.害怕搭電梯;不喜歡玩秋千、蹺蹺板、旋轉木馬等.特別喜歡玩旋轉或援搖動的游戲,不會感到頭暈。
6.常有頭暈或跌倒的感覺;怕上高處或跨越水溝;不喜歡被高舉。
7.特別怕黑,在黑暗處經常不知所措而哭鬧。
8.經常碰撞淤血或碰傷;拿東西時容易失手掉落。
9.動作笨拙,活動中經常發生困難。
10. 不會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帶、拿筷子、寫字或繪畫,或者雖然會做這些,但比同齡的孩子慢很多。
11. 分辨不出相似的圖形或物品,不會玩拼圖游戲,左右常混淆。
12. 常把數或字顛倒寫,例如:把9寫成6,把79寫成97,把“朋友”寫成“友朋”。
13. 經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14. 兩三歲以后才會說話;有口吃或口齒不清的現象。
15. 有重聽或語音分辨不清的現象。
16. 特別好動,容易分散注意力。
17. 個性孤僻、不合群,在團體中很難交到朋友。
18. 常覺得自己很笨,容易遭受挫折,甚至會自我傷害。
19.個性頑固,容易沖動與人爭吵;攻擊性強,經常欺負別人。
感統失調的危害和主要訓練方法
兒童感統失調無疑會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盡管這樣的兒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但由于大腦的協調性差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影響語言表達、影響人際交往,因而直接影響了兒童學習、生活、運動,也影響人際關系,妨礙正常的成長教育。
* 嚴重影響兒童心理素質的提高。
* 對兒童的智力開發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利。
* 學習能力和性格上出現障礙。
* 人際關系敏感或社交退縮、心理素質差。
方法:
* 通過玩沙;玩土;涂色;塑粒、木屑、紙片、米等的觸摸;翻滾;抓推來強化孩子的辨識力。以抓癢、刷身、冰袋、梳頭、吹風、球池、大龍球滾壓等來完成對敏感或不足、自閉癥的治療。
* 身體蹺蹺板、坐臥大龍球、傾斜墊上滾和隧道來完成對孩子觸覺敏感和遲鈍、多動、身體協調不良的治療。
* 跳跳床的多種玩法,如跳床接物來完成對孩子平衡反應、運動策劃、大肌肉運動、視覺運動、眼球運動的不足。
* 平衡臺的多種玩法及吊纜的多種玩法, 來完成對前庭固有感覺不足及矯正重力平衡感。
* 走平衡板、走直線、走腳步踏石及投、拍、爬的萬象組合綜合活動來糾正手腳及身體協調不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