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1:35:26
讓家長參與到我們的環境中來,會有效地促進家園的互動。例如小班主題“我慢慢長大了”中的幼兒相框都是孩子在家收集的廢舊雜物和家長共同設計制作的。布置好后幼兒經常三五成群地圍著講述聊天。通過墻面環境,不光促進了家園的互動,而且也促使孩子的不斷進步。
環境創設和幼兒生活的互動關系是了解幼兒的唯一途徑,幼兒園墻面環境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教師通
過環境來觀察幼兒,而幼兒也在環境中獲取知識,教師結合合理的環境調整和改變,抓住幼兒的生活來創設環境,給幼兒一個安全的港灣,也使他們將自由、智慧、藝術融匯于成長環境之中,使他們從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環境中提出問題并獲取信息,有更多機會與他人溝通。我們應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墻面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像海綿吸水那樣融入幼兒成長的過程中。
三、改進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的一些思路
全方位地考慮幼兒園環境創設。應包含三層含義:一是充分利用原有的環境,發現和挖掘原有環境(含設施設備)的特點,令其發揮有效的作用;二是在原有的環境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三是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各種教育活動的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以上三個方面是互相關系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擴展和延伸環境創設的區域。當環境創設落實到“室”的范圍時,應由活動室擴展延伸到盥洗室和臥室,將創設內容同各室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發揮相應的作用。例如,在盥洗室的一排水龍頭上方(或墻上)掛幾個裝有水的大氣球,使之呈“大水滴”狀,讓幼兒從這形象、夸張的水滴聯想到“用水洗手”“節約用水”等,起到提示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還可以在“水滴”上貼上“滿意”“不滿意”等臉譜,用以評價當日幼兒的行為表現。
當環境創設落實到室內的范圍時,應充分利用原有物品的特點,將其進行科學、藝術的擺設和創設。幼兒園室內不同方向的窗戶、窗臺,由活動室通往盥洗室、臥室的門,室內的墻角、墻沿、管道等,都是我們應當考慮到的地方。例如,活動室與盥洗室或臥室相連接的門,可將其裝飾為“樹洞口”或“山洞口”、幼兒喜歡的房屋門等,以引起幼兒有“鉆”“進”的愿望。幼兒活動室里的桌椅、風(鋼)琴、玩具柜(架)、小黑板等設施設備,除了根據自身結構、功用特點進行裝飾以外,各種用品之間還可以根據不同年齡班幼兒特點,協調、藝術地組合成各種類型的環境氛圍。例如,分格的玩具柜除了在擺放時要考慮幼兒取放方便以外,可以每小格用不同的色彩裝飾,也可以根據玩具柜原有的基本形狀(方形、長方形、半園形、不規則形等)加工設計成“小房子”“汽車”“帳篷”等現象。同時,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根據室內構造、年齡班的特點,將桌椅、風(鋼)琴、玩具柜、小黑板等調整、布置成“溫馨的家”“我的學校”等氛圍,以充分發揮環境的整體效能。
當環境創設落實到室外的范圍時,園內的綠化地帶、水溝、水池、土堆、圍墻、欄桿、樓梯等都是我們應考慮到的地方。例如,夏季在戲水池上用長木板搭起“小橋”,讓孩子們戲水的同時,也過過“小橋”,這既安全,也富有一定的真實性、冒險性和趣味性,還能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培養幼兒勇敢的精神;又如,在幼兒必經的樓梯處根據其年齡特點進行創設,可以在樓梯扶手或側墻上掛(貼)有利幼兒觸覺發展的生動有趣的飾物,這樣既滿足幼兒喜歡摸的好動行為和好奇心,又達到了訓練其感知能力的目的。另外,還可以在不同樓層的階梯的兩側畫上各種色彩的幾何圖形,或者數字等,讓單調枯燥的上下樓梯的過程也充滿樂趣。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幼兒是不斷發展的,我們要隨時了解和分析這些動態的變化,要努力使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也成為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