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1:08:26
三、建立便于互動的親密環境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環境的創設要與幼兒的發展相適應,要適合幼兒的興趣、能力和學習方式,這樣才利于幼兒走近和融入到環境中,自由、自主地活動。除了一些外在的物質環境外,我們教師還應為幼兒營造一個支持、鼓勵與環境互動的心理環境,讓幼兒能在各種活動中自由地與所在環境進行充分的接觸與環境產生親密感。因此,為了拉近幼兒與主題環境的距離,我們改變了以往活動室墻面均由教師統一布置、墻面環境過高、只許看不可摸的做法,而把活動室走廊墻面的裝飾范圍下放到幼兒能看得見夠得著的地方,并把周圍墻面的處理權還給幼兒,讓他們也有機會參與到主題環境的創設中來,從而成為環境的主人。例如:中班在開展《交通工具博覽會》的主題中,教師和孩子一起將室內外的墻面及地面環境結合地形特點及身邊的社區環境布置成了各種馬路,如步行街、星城路,并在其中設置了斑馬線及相應的左轉、右轉、請走人行道、請靠右邊走等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讓主題環境真正貼近了幼兒,讓交通標志、交通規則真正走入了幼兒的一日生活,讓幼兒每天都能在與主題環境的互動中獲得體驗。另外,他們還和孩子一起將活動室和走廊劃分為了海陸空幾個區域,孩子們將親手收集到的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卡片及模型,布置在活動室的每一個角落,每當我們走進中班的走廊及活動室,還真有點海陸空在我身邊的感覺。再如,大班主題《旋轉樂園》,邀請幼兒和家長收集了一些可以制作旋轉物品的材料,如:牙膏、皮鞋、糖果、餅干等盒子,做好旋轉物品后,布置在用柜子拼擺的“旋轉物品”展示臺中,在這里,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環境材料產生互動,他們自己動手利用硬板紙等材料制作飛盤、陀螺、大轉盤、竹蜻蜓、風車等等,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旋轉傘展示其中,讓大家一起感受旋轉的不同。這種支持、鼓勵幼兒與環境互動的行為,拉近了幼兒與所在環境的距離,使幼兒對周圍環境產生親近感,大大地激發了幼兒自主活動的熱情。
四、及時感受真實的社會環境
我們教師除了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外。還要注重讓幼兒從封閉的幼兒園小環境中走向大自然、大社會開放性的大環境中進行各種情感的體驗和問題的探究,這也是幼兒獲得體驗和發展的最佳途徑。最近我們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嘗試,每學期都會結合主題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親子活動。例如:在開展主題活動《交通工具博覽會》的過程中,我們就帶領孩子來到馬路邊,看看站臺,了解車站的結構、功能設施等等,當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激發,他們才會在游戲中好好發揮。在遵守必要的安全規則的前提下,每個幼兒都積極地根據各自的興趣,自主地選擇活動內容。他們有詢問“這個牌子是干什么的?”,有的則跟在老師屁股后面不停的詢問“老師,這個標志是什么意思?”等等,當孩子們親眼看到大客車上上下下客人時,他們內心的喜悅和興趣則完全的釋放出來了,他們高興地拍起了手……。中班在開展《給你一封信》的主題時,我們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來到社區的郵局進行實地觀察,在這里,孩子們不僅看到了以往所交流過常見的郵局工作人員稱信、蓋戳、分信、整理、郵遞等工作,而且通過郵局工作人員的細致講解,孩子們還了解了郵政儲蓄等新業務,親身感受了郵局工作人員繁忙的工作環境,了解了郵寄工作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而且孩子們還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真正體驗了一次郵信的過程。在開展《各行各業》的主題,我們還帶領孩子一起走進消防隊,參觀了他們的住所和活動環境,觀看消防隊叔叔的表演,小朋友們還給消防隊叔叔送上了一份祝福的卡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體會等等,這樣一個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獲得的不僅是相關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而且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激發了孩子們探索交流的欲望,這是在幼兒園小環境中永遠也感受不到的。
總之,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幼兒園主題墻面環境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趨勢。我們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主題墻面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