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0:57:3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可見,在幼兒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環境創設與利用能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真正意義,也就在于利用環境進行教育,即利用環境中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因素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如何在主題活動中創設良好的環境,讓環境活起來,發揮孩子與環境的互動作用,讓環境與孩子對話,充分發展孩子所想、所知、所做,成為他們與活動對話及信息溝通平臺,越來越受到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為此,我們提出環境創設的新思路:凸顯主題背景,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增強環境的流動性。幼兒在感知周圍事物的過程中,通過與富有情趣的動態環境的互動,提升審美情感,促使環境成為幼兒主動表現個人審美體驗的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一、根據近期教育目標和主題內容創設活動室環境。
關注幼兒的活動,及時準確地把握主題的進程,捕捉幼兒在活動中生成的有價值的信息,為環境的布置提供素材,順應主題的開展,是我們創設環境的主要條件。
比如在開展《拜訪春天》教育主題時,我們著意創設了墻飾《春天來了》,墻上布置了老師與小朋友收集的各種有關春天的信息;美工區設計了手工活動美麗的花朵,觀察區投放了正在發芽的種子和飼養了小蝌蚪;語言區里布置了《春天在我這兒》的圖片;認知區陳列了小朋友們從家里帶來的有關春天的圖書。這些圍繞教育目標創設的環境,不僅使孩子獲得了有關知識,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而且還增強了幼兒間的交往,增進了情感的交流。
我們在認識秋天主題教育活動時設計了《秋天的水果》、《秋游去》、《豐收啦》等墻飾,讓幼兒通過折紙、剪紙、布貼、繪畫等手法表現美麗的秋天,了解秋天的特征。在認知區里布置了極富趣味和動感的《它們長在哪里》、《水果、蔬菜》等圖片、實物,讓幼兒進一步鞏固學習過的內容,拓展知識面。在家園聯系欄內,設計了《我和秋天說句話》專欄,及時張貼幼兒自創的贊美秋天的詩歌,給幼兒一塊表現創作才華的天地。在幼兒作品架上陳列了幼兒用泥塑、剪貼、折紙等方法制作的水果娃娃、秋天的昆蟲,充分展示幼兒的美術才能。在觀察角里,我們在藤蔓間掛上幼兒自制的瓜果,使幼兒陶醉在迷人的秋天里。
為使幼兒自主地展開活動,我們為幼兒提供與主題相匹配的背景素材,給予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充分發揮想象和自主參與的空間。
例如:在“我愛我家”中,我們為孩子布置了一間房間,紅的墻,綠的瓦,留出空間讓孩子自己設計房間,房間里的擺設都由孩子發揮想象,用剪、折、貼等方法制作,不斷重組,構成新的環境;在“各種各樣的車”中,我們為孩子編織了一條寬寬的馬路,使幼兒筆下的各種汽車在馬路上馳騁…… 在這個開始并不豐富的背景中,幼兒一次次地體會到:由于自己的參與,在環境中的一切變得美麗了,孩子們對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期待,由期待萌生了主動參與的沖動。他們在自己動手創造優美環境的過程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這種快樂使他更自覺地關心周圍事物,產生新的期待。
二、根據近期的節日和園內的活動創設活動室環境。
每年的婦女節、母親節、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圣誕節和春節我們都要結合節日教育創設活動室環境。如教師節到了,我們創設了《我和老師在一起》,讓幼兒每人畫一張自己的畫像,貼在老師的周圍。《心里話》則是讓幼兒在“大樹”上蓋上自己的手印,貼上自制的精美賀卡,寫上向老師祝福的話語。 圣誕節到了,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豐富多彩的半成品材料讓幼兒制作,教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修整、剪貼、裝幀,然后與幼兒共同商討構圖,張貼上墻。這些墻飾主題鮮明,布局巧妙。有圣誕爺爺的雪橇、圣誕樹以及神奇的拐杖、靴子等等,還在美工區放上幾棵圣誕樹,讓孩子自己發揮自己想象的翅膀,自己動手布置圣誕樹,既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在語言區陳列了,幼兒歡度圣誕的照片,幼兒通過相互交流,來感受節日的歡樂!
三、根據時代的主旋律創設活動室環境。
在實施“科技興國”戰略的今天,對幼兒進行初步科學技術教育已是不容忽略的事,因此我們安排每班圍繞一個科技主題布置活動室。有“電的作用”、“風的形成”、“水的三態”“力的作用”、“我從哪里來?”“四季”等等,在科學探索區配置多種多樣的、適合各種年齡幼兒發展的材料和工具,這些材料和工具能激起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輕松、愉快地主動參與到有趣的科學探索活動中去。我們購置了放大鏡、顯微鏡、凹凸鏡、磁鐵等。教師動手制作了樹葉標本、昆蟲標本;用泡沫制作了能浮起來的船等,讓幼兒跟教師一起實驗制作。戶外種植園地讓孩子自己動手鋤草、澆水、播種、收獲……有了種植園地,幼兒可以經常地親近自然、認識自然。 在語言區和認知區張貼教師設計的生動、直觀的可組合掛圖及標準的人體解剖圖,還擺上人體模型,讓幼兒講述人體的結構、人腦的作用,思考為什么有磁鐵的魚桿釣魚很快,紅色和黃色液體混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等等。促使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以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根據各年齡班的特點,讓幼兒主動參與創設活動室環境。
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差異明顯。小班的幼兒剛上幼兒園,他們面對的是新的環境和新的伙伴,他們愛模仿,情緒變化快,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還較差。為此,我們為小班設計了《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會吃飯》、《我會洗手》、《我會睡覺》、《學做小主人、小客人》等墻飾。在認知區設置了,《顏色俱樂部》、《認識交通工具》,給幼兒提供紙、顏料、試管、交通工具圖片。在走廊的墻面上設計了小動物的外形輪廓,讓幼兒通過蓋印章、折糖紙、貼果殼、撕貼紙等手法,填充動物圖形。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設計了,“可愛的毛毛蟲”、“快樂的暑假”、“我是環保小衛士”、“比比看”等墻飾;設計了科學區、表演區、閱讀區、美工區、計算區、自然角、資源回收箱。并提供大量的廢舊物品,供幼兒操作,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愿望和動手的欲望。
大班幼兒好問、好學,抽象思維有了發展。針對大班幼兒特點,我們設計了“今天我值日”、“蟲蟲、蟲蟲飛”、“各行各業”、“我的作品”、“我要上小學了”等墻飾;在認知區擺放了各國國旗、地圖,各類標志圖、迷宮圖,各種棋類;在閱讀區提供大量的卡片、圖書;活動室所有物品上都貼上漢字供幼兒認讀。大班各區域投放的材料更注重操作性,難易相間,以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各區域間又具有相對的封閉性,互不干擾。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環境創設是教師和幼兒共同走進主題,在主題中共同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教師必須敏感地洞察幼兒的每一個探索熱點、興趣傾向,才能做好幼兒表現美的鋪路石,引領他們走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審美境界。
不可否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越來越得到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的重視與參與 ,但是,由于觀念及手段的差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也同時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