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6 15:37:28
摘要:本文在分析英語論文寫作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把生態教學觀引入到英語論文寫作教學中。并根據生態課堂的特征和生態教學的知識觀,教學觀和學習觀的內涵,嘗試建構傳統教學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與生態網絡學習平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此培養學生專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及科研素養。
關鍵詞:生態教學觀;英語論文教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英語畢業論文寫作是英語專業中的實踐課程之一,是高等學校最后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其旨在指導學生學術規范和資料查閱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四年本科的專業所學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完成一篇學位論文。學位論文作為教學質量重要觀測點,是學生理論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的集中體現,是衡量英語專業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畢業和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其教學質量和水平值得深入探究。
1目前英語論文寫作教學現狀
通過多年英語論文寫作的教學實踐,問卷調查和師生訪談,筆者了解到目前英語論文寫作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1.1從教的角度來看
在教學時間方面看,英語論文課程安排在第7個學期,共32個課時,即每周兩節課。但是該學期學生安排了一個月的專業實習。加上國慶放假等,實際授課時間能保證22個學時左右,可以說時間緊。從英語論文教學內容方面來說,需要設計幾大板塊:學術論文特點及要求,論文寫作進程與時間安排,英語專業選題范圍及其技巧,材料收集與分析,格式類型和要求,開題報告撰寫及答辯,畢業論文修改及答辯,可以說任務重。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來,課程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和要求。教師傳遞和灌輸信息的教學方式仍然佔主導地位。在時間緊任務重,教學方式與課程“實踐性”相悖的情況下,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1.2從學的角度看
首先,學生缺乏科研概念。三年多的英語專業學習,更多的是注重專業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訓練,大多數學生對科研方法和學術文章缺乏認識。其次,學生對論文寫作課態度比較消極。鑒于畢業生的身份,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實習、準備考研、考專八、考公務員和教師資格證及其關注就業信息等方面,對畢業論文寫作的學習關注度普遍不高。再次,多數學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數字圖書館查閱學術文獻,而查閱科研文獻是評價學生是否具有獨立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有限的課堂教學無法給學生介紹相關領域的學術前沿,只能拋磚引玉指導學生獨立查閱、分析和完成相關研究數據。以上要素的缺失,導致大部分畢業生的英語論文出現選題陳舊,論文結構不合理,語言不規范,論證不嚴密,語法錯誤較多的現象,甚至有學生出現抄襲和剽竊等行為。針對上述分析,英語論文課堂教學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的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顯得尤其重要。
2生態教學觀下英語論文寫作教學模式
2.1生態教學觀的特點
教育生態學(ecologyofeducation)由美國學者勞倫斯.克雷于1976年率先提出,1990年后開始在中國流行。而真正把它運用于跨學科研究是近幾年的事。它強調研究構成整個教育生態系統的人、教育(活動)和教育環境三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所謂的“生態課堂”就是一種把學生、教師、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評價和學習環境看成一個教學的生態系統,并以此來建立一種整體的、多樣性的、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形式,是一種符合學生生理特征和學習生活習性的課堂形態(周士勤,2007)。綜合國外生態學理念,生態課堂具有動態性、生成性、真實性和可持續性的基本特點(羅志定,2005)。在知識觀方面,生態教育模式提倡批判型知識觀,并在一定程度上對知識的客觀性確定性提出了質疑,強調知識的動態性。強調知識不能以實體形式存在于個體之外,它的外在形式在學習中由個體的經驗背景重新建構起來,形成內化的“思維中的具體”。在學習觀方面,基礎知識觀轉變的邏輯,學生不可能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外部信息沒有意義,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經驗背景的差異導致學生理解的差異,因此溝通與合作在學習中很重要。在教學觀方面,教學不能無視背景經驗,而要以其為基礎和起點發展出新的知識經驗;應以合作互動的方式,在社會文化參與下內化相關知識;知識不能脫離情景抽象存在,教學應把學習與情景化社會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
2.2生態教學觀下英語論文的教學模式
基于生態教學觀的基本內涵,結合英語論文寫作實踐性課程的特點,可以啟發教師在英語論文寫作課上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支架的構建,監督學生重組、轉換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并及時對其學習活動進行恰當的評價,此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教學的效度。具體教學模式如下:
2.2.1專題講座與自主學習技能培訓相結合模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