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6 11:27:02
摘要:近幾年來,關于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研究取得良好成果,但在實踐調查過程中發現,多數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對幼兒提出很多框架性的要求,以“像不像”作為評價幼兒繪畫作品的標準。對此,筆者認為將生活化概念融入到幼兒美術教育中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通過選擇幼兒生活的美術活動主題、生活化美術教學環境以及結合多領域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對促進幼兒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創新
目前,社會上一些美術機構處于自身利益,過度宣揚幼兒美術考級培訓等項目,幼兒美術學習逐漸趨于技能強化方面發展,外加教師對美術教育環境、內容的忽視,導致幼兒在美術學習中未能體驗真正的樂趣,長此以往,泯滅了幼兒的藝術天賦,對此本文主要圍繞幼兒美術教育中融入生活化概念提升幼兒認知能力展開討論。
一、設計貼近幼兒生活的美術活動主題
1、生活中選擇活動內容
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根據幼兒特殊的心理特征,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容易對經常接觸的事物產生感情,對此,教師在開展幼兒美術活動中應選擇和貼近幼兒生活的題材,將生活化概念更好的融入到幼兒美術教學中。針對性的選擇題材能夠有效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在實踐中透過美術對生活中的事物逐漸產生理解,反過來對幼兒的美術學習來說,也會提升積極性。生活中的美是最真實的藝術,教師針對幼兒的美術教學應充分考慮幼兒的生活經驗,將生活融入到教育當中,同樣也要將教育融入生活,積極引導幼兒的探索能力和發現美的能力,從而為構建幼兒主體認知奠定基礎。
2、生活中選擇活動材料
教師在美術活動準備階段,結合實際情況盡量選擇貼近生活的廢舊物品作為活動工具,例如,用牙簽來完成埃菲爾鐵塔的制作、用易拉罐做成迷你板凳、用報紙制作花朵以及用舊衣服為洋娃娃制作衣服等。生活中的物品應用于美術活動材料的范圍廣泛,通過利用生活化的物品為幼兒提供美術素材,使幼兒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會廢物利用,同時對促進幼兒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從而使幼兒善于發現生活事物的創新之處。
3、生活中美術教學認知
幼兒通過美術活動直接接觸自然,更直觀的觀察自然界的美,并且能夠獨立獲取直接經驗。例如,幼兒經歷自然的感受,逐漸養成發現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此時教師對幼兒的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幼兒對生活中事物和自然的認知能力。例如,在進行百合花繪畫過程中,教師可先向幼兒講解百合花的外形特點,在講解之后為幼兒展示實物,讓幼兒近距離觀察,提升幼兒所觀察的特征,然后引導幼兒通過嗅覺、感觀以及觸覺對百合花形成全面認知。之后教師為幼兒展示不同顏色百合花的圖片,深化幼兒對百合形態的認知,并讓幼兒總結不同顏色的百合花給人何種感覺,或者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哪種顏色的百合花,幼兒在獲取直觀感受之后完成作品創作[1]。
二、設計寬松的生活化美術教學環境
1、寬松美術活動場地
美術活動場地選擇很重要,寬松的場地是保證美術環境具備啟發性的最佳選擇,同時對提升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具有促進作用。在場地選擇時教師要對場地大小進行合理選擇,場地過小會縮小幼兒的施展空間,對幼兒美術創作形成阻礙因素。同時在畫作噴灑顏色時,基于空間環境的局限,會使幼兒無法更好的完成動作的最佳點,或顏料濺到其他孩子的畫作上,對幼兒獨立創作形成阻礙因素。
2、自由美術想象空間
空間不僅僅是對場地的要求,更是對思維自由的基礎條件。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幼兒提出過多寫實性的要求,應耐心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完成獨立想象,根據自己頭腦中產生的概念進行美術創作。例如,在指導幼兒畫蘋果時,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在生活中吃到的蘋果種類,富士蘋果時紅色的、黃元帥蘋果是黃色、果光蘋果是綠色的、蛇果是深紅色的,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對自己吃蘋果的經歷進行回憶,使幼兒在吃其他水果時會留意觀察,同時在創作時會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不同顏色的蘋果[2]。此外,教師對于幼兒作品評價時也應改變以往方式,應選擇不同方式對幼兒進行鼓勵,樹立幼兒在美術繪畫中的信息,讓他們從敢畫逐漸變為會畫,培養幼兒的自由創造能力。
3、符合幼兒身心發展
幼兒在3-6歲時是屬于形象思維逐漸形成的階段,在美術活動設計初期,教師應對幼兒年齡特點及知識儲備進行綜合考慮,將項目環節具體化更能激發幼兒興趣。在教具準備階段,教師應對實物展示環節進行精心設計,通過貼近生活化的實物來加強幼兒對個體事物的理解。對此,教師應在實際生活中選擇新穎的材料,并引導幼兒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創新和探索,通過實踐過程了解每個幼兒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水平,為美術教學計劃提供可靠依據。
三、設計美術活動和多領域的結合
幼兒美術教學不單單是讓幼兒學會簡單繪畫,也不是簡單引入生活化事物,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透過生活去探索自然界中的美和對美的認知、創造,其具體實施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美術教學與五大領域的相互結合,其中包括社會、科學、音樂、健康以及語言。例如,“福”字天色過程中,教師可將春節作為切入點,為幼兒講解春節的典故,并演唱春節故事的歌曲,引導幼兒講述自己曾在生活中見過哪種顏色的福字,在保證幼兒原創性的基礎上提升幼兒的創作能力。另一方面,美術教學與地域相互結合,近年來,社會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幼兒每天都在接受新事物。對此教師應結合特色地域文化進行美術教學。例如,幼兒在生活中各大晚會節目或爺爺奶奶家里都會聽國川劇,教師可為幼兒設計臉譜并未幼兒播放巴蜀文化視頻,為幼兒想象提供素材,從而使幼兒認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適當的引入生活元素,設計過程主要以貼近幼兒生活為核心,同時選擇生活化的教具來引導幼兒透過生活發現藝術的美,培養幼兒自主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在生活中融入教育、在教育中融入生活不僅加深了幼兒對新事物形態的理解,同時擴大了幼兒的教育認知范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