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6 11:23:45
美術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要求,進行了各種嘗試,帶領幼兒開始了從“像”到“想”的想象之旅。
1.在涂鴉中打好扎實的基礎
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繪畫特征,教師要掌握好幼兒的發展特點,給予幼兒鼓勵和肯定,適時地提供技能的幫助,打好扎實的基礎。(1)教學活動中教給繪畫技能要用語言表達好內心的情感需要詞匯的準備,如果要用作品表達好內心的想法這需要技能的支持。繪畫是幼兒的第二語言,技能是表達的必要支持。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握幼兒發展水平,進行必要的技能指導。兒童繪畫依次分為涂鴉期、前圖式期、圖式期、寫實萌發期等。從上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需要認知發展做基礎,需要通過師生互動,找準介入點,調動幼兒各種感官的參與,為幼兒提供嘗試的機會。(2)區域游戲中提供繪畫練習幼兒在美術區的游戲活動是幼兒自己選擇的自由自在的活動,這對幼兒美術能力及個性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區域游戲的創設,為幼兒創造自由、輕松、活躍的氣氛,保證幼兒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和創造。幼兒在一種自由的狀態下作畫,沒有壓力,想畫什么就畫什么。還可以提供一些精美的圖片進行環境的布置,給幼兒創設一個做畫的氛圍。在幼兒進行練習、創作時,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進行指導,鼓勵他們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肯定他們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技巧。
2.在主題中放飛幼兒的想象
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活動是以主題的形式開展,其最大的優勢在于讓幼兒在一個整合的環境中感受并表現,從而積累經驗。美術活動也一樣可以在主題中放飛孩子的想象。(1)讓幼兒接觸更多的事物幼兒的美術表現是建立在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經驗上,美術教育只有與幼兒的感性生活緊密聯系,它才是屬于幼兒的美術。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土、農、工、商,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所以說,美術活動是視覺藝術的活動,離開觀察和積累也就是去了生命力。(2)幫幼兒積累豐富的經驗幼兒在多看、多聽、多練的過程中擴展了視野后,作為教師還應該幫他們進行梳理,將這些影像內化為幼兒的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在區域或者日常環境中能多元反復地鞏固這些認識,由此在深刻的映象中總結出事物的特征,學習其表現方式。
3.在觀察中保護想象的幼苗
孩子原本就是一個創作家,之所以有些幼兒缺乏想象力,除了本身視野和思維的狹窄外,外界對其想象萌芽的扼殺也是重要因素。所以說,在幼兒想象的初期,可以給予肯定、贊揚和欣賞是異常珍貴。(1)肯定孩子的創意萌芽過去,教師往往有這樣的想法:預設的活動不是幼兒自己感興趣,幼兒的積極性不會很高,不會有好的結果,而完成活動目標完全來源于幼兒,幼兒有極大的主動性,一定會是一個好活動。其實不然,生成的活動也是要建立在預設的基礎上,純粹的生成顯得膚淺而又表面。幼兒思維創作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讓幼兒真實去體驗,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感受,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大量的豐富的知識,形成真實的情感,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思維創作。(2)幫助幼兒從“想”到“像”的過渡通過教師對幼兒技能的培養與想象萌芽的保護和思維創作的激發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想象與創作,也能將內心世界的想法表現在畫面上,卻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幼兒的作品是各種物體的直接組合,這時教師需要幫助孩子一起找到畫面表現的重疊感、近大遠小等感覺,在畫面的表現上更為豐富多彩,讓想象的世界也更精彩。教師通過對美術活動現狀的分析與了解,嘗試了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對幼兒進行興趣的激發和技能的培養,引領幼兒從“像”到“想”,獲得了一定的效果。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低齡兒童的美術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滲透,是愛的流露。作為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要從“灌輸式”和“放任型”的教育觀念轉變過來,理清兒童技能技巧訓練和能力培養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重視兒童活動過程中學習興趣的激發,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并主動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應該說,我們要進行的是“有準備的美術”,它準備的核心就是“體驗”。對于幼兒,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幼兒,繪畫是使自我得以肯定的一條有效途徑。其中父母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環,父母能夠幫助孩子在學習和體驗中保持比較高的積極性,加強課堂學習和家庭生活之間的互動。家長和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有效互動,使幼兒對繪畫產生了更高的積極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