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小銜接家長手冊 作者:卓立 2018-07-13 17:47:24
爸爸和媽媽,
誰來管孩子學習比較好?
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是兩個人都在全職上班。在開學伊始的時候,通常會默認:父母中誰的工作時間更靈活一些,誰在工作之余的精力更多一些,就由誰來主要管理孩子的學習。
有可利用的時間和精力固然很重要,不過,在我這么多年接觸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溝通方式的家長以后,我認為這件事最好的選擇標準是:誰更愿意管孩子。
讓更有意愿來管理孩子的那一方來管理,因為有意愿,他會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會花更多時間觀察孩子、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總結規律技巧。
如果不巧的是,更愿意做這件事的一方工作比較忙碌、沒有時間每天監督和溝通,那么雙方可以在充分討論后,協商好,好好分工。
譬如,提前分配好課后作業中新知識、復習、預習,課外延伸閱讀,興趣課的時間安排;遇到孩子不懂不解的問題的時候,如何引導;面對孩子反復做錯的題,如何訓練……
制訂好計劃之后,由時間比較充裕的一方來執行,并且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互相不斷地反饋調整,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孩子的家庭學習節奏和形式。
在一些家庭中,可能還存在這樣的情況:媽媽能夠體恤孩子的情緒,對待孩子比較寬容,對待孩子的學習做不到嚴格或者堅持,但在孩子一時的成績不理想,或者好的學習習慣遲遲沒養成的時候,媽媽往往會感到無助——自己提供了支持、陪伴和努力,還能為孩子做什么?能替代他嗎?
其實,這時候可以考慮把學習上具體的問題交給爸爸來負責。
爸爸來制訂具體的戰術,和孩子一起堅持習慣,解決問題。
譬如孩子考試不及格,自己也很沮喪,這時候,家長不要指責。
媽媽可以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共情,告訴孩子你能夠理解他的感受,雖然自己也愿意看到他考出好成績,但是更愿意他開心。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緩解之后,爸爸可以和孩子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找到孩子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或者導致丟分的小習慣,和孩子一起攻克難題,制訂改正壞習慣的計劃表,并且堅持下去。
另一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媽媽全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長,還要應付孩子各種各樣的熊事兒,很容易在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失去耐心,不能忍受在自己看來如此簡單的題目,孩子就是不會!不會!不會!
其實,自己會是一種本事,能教給別人是另外一種本事。
如果碰上這種情況,在日常的育兒生活中參與比較少的爸爸會是承擔這個任務的優質人選。
曾經,我的學生里邊,有一個叫章一諾的孩子,他的媽媽在養孩子以前就看了很多養兒育兒的理論書,所以媽媽平時照顧一諾特別溫柔,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連接都非常好。
但是,一諾上了小學之后,媽媽每次一輔導孩子的功課,就開始抓狂,心里邊那個火呀,騰騰的,有時候還控制不住出手推搡孩子,然后一諾哭,媽媽也哭,媽媽又憤怒又后悔。當時,我就問:“有沒有試過,讓爸爸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但是,一諾的爸爸長期駐外。“那試試電話和QQ(那時候還沒有微信)呢?”媽媽無可奈何地決定試試。結果,爸爸居然做得很好,雖然要把作業拍圖片傳來傳去,但是爸爸看到以后往往三言兩語就給孩子講明白了。
因為爸爸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參與比較少,對孩子抱有的感受不像全天照顧孩子的媽媽那樣多層次,所以就能夠就功課論功課,簡單直接解決問題。
如果看顧孩子的課后學習需要委托給祖父母或者校內校外的輔導機構,我也仍然建議:
在孩子正式的學習生涯開始的最初一段時間,父母之中最少有一位,無論如何都要拿出時間來親自管理總結,再拜托給別人就會好很多,這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責任之一。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個月的時間,抵3年級以后一學期的時間,抵6年級以后1學年的時間,甚至更多。相比以后嘆著氣花更多的時間,何不歡欣鼓舞地早花時間,大人孩子都早受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