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1 15:15:15
3.需要游戲玩法。
音樂游戲也和其他游戲一樣,有一定的游戲玩法和游戲規則,是幼兒在游戲中感受音樂,發展身心。比如發展空間和時間意識,幼兒在第一個樂句(一個八拍),八步走到一個自己的朋友身邊,第二個樂句(一個八拍),再用八步走到自己原來的位置。比如體驗重音和節拍的游戲,可以玩“拍皮球”,“拍”的小朋友在重音處拍球,做“皮球”的小朋友在輕音處跳起。這類游戲不一定需要完整的故事情節,但是其音樂與游戲形式的巧妙融合也很能激起幼兒的共鳴。
其次,解讀音樂的整體節奏。
音樂節奏決定著音樂游戲的情境內容,它是一個音樂游戲的基調。節奏歡快的音樂可用快樂或可愛來詮釋,舒緩的音樂通常用抒情等來解讀。我們在鼓勵幼兒進行音樂游戲時,就要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節奏,辨別自己所表現出的身體語言是否適合這個音樂的節奏。
一段音樂的節奏,我們通常在前奏中就能感受得到,因而,前奏是提醒幼兒進入游戲的狀態,它讓幼兒能夠以正確的節奏,正確的時間準確地表現音樂。前奏長短要適宜,應該讓幼兒有一個適應的調節狀態的時間,對于小班幼兒,如果能夠在前奏時配合著節奏加上合適的語言提醒,那幼兒就更容易準確地感受音樂的開始。比如這樣的提醒“準備開始”“我們出發了”等。
音樂中的節奏和游戲的玩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和幼兒擬定游戲玩法時,應該遵循從單一玩法到多種玩法,從簡單動作到復雜動作。《加沃特舞曲》的游戲中有一群活潑、可愛的毛毛蟲,首次游戲時,毛毛蟲只是在每個樂句的句末吃一口樹葉,再次游戲時,毛毛蟲就有了在樂句中扭動身體、走動選擇,句末吃樹葉的情境了,這是因為幼兒對于樂句的節奏能夠準確地把握。
再次,解讀音樂中樂句。
樂句的感受我們很難用語言和幼兒講解,樂句長短、變化只有在充分地傾聽中才能讓幼兒體驗到,因而要為幼兒留出充分地傾聽音樂的機會。我們在解讀音樂的樂句時,會發現有旋律相似的樂句,這樣的樂句在游戲時,可以解讀成同一角色的重復動作、同一角色不同動作、不同角色分組出現等多種形式。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相似樂句的差別,樂句長短上有差別,需要用合理情節來過渡;旋律有變化,需要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區分。《拉德斯基進行曲》中開始部分的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的前半句相似,后半句有變化。游戲中的幼兒角色是手持小旗的小海軍,幼兒在第一句踏步,后半句舉出了小旗,而第二樂句的相同部分是踏步,后半句是小旗左右舞動。樂句不同,他們的表現方法也有了變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