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1 15:07:37
一、電子游戲在教育中應用的利弊觀
由最初的掌上機到街機,從電視游戲到電腦游戲,從單機游戲到網絡游戲,電子游戲迅猛發展。電子游戲以其互動性、參與性及趣味性吸引著眾多青少年。但目前社會上的專家學者以及孩子的家長對電子游戲褒貶不一,有的持樂觀態度,有的持悲觀態度,有的持中間態度。
(一)電子游戲產生的負面影響
1、過度沉溺于電子游戲對游戲者的消極影響。研究表明,游戲成癮者一旦離開電子游戲就會發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記憶力減退、缺乏興趣、情緒低落等脫癮癥狀。此外還有研究發現了過度玩電子游戲對學習成績產生不良影響,玩電子游戲會導致語文成績較低。
2、暴力、色情電子游戲對游戲者的消極影響。大量研究數據表明,接觸電子游戲暴力與攻擊行為存在正向聯系,尤其是當被視為男性、具有攻擊性人格且偏愛暴力游戲內容時。與暴力游戲相比,色情游戲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也不低。有關調查結果顯示,近千名受訪者中,共有 41人曾玩色情游戲,而他們當中有 7 人游戲成癮。
3、電子游戲對游戲者身體健康的消極影響。對中小學生的多次調查均發現,玩游戲機與未玩游戲機的視力低下率有非常明顯的差異。玩游戲的時間越長、頻率越高,對視力的影響越嚴重,視力地下構成比例高。研究還發現,玩電子游戲的青少年中睡眠質量差的比率要顯著高于不玩電子游戲的青少年。
(二)電子游戲產生的積極影響
1、電子游戲促進游戲者智能的發展。皮亞杰指出“:認知活動發動了游戲,游戲又回過來加強認知活動。”根據皮亞杰的觀點,在兒童智力發展的每個時期各種各樣的游戲都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如今的電子游戲更是游戲與科學結合的典范,對人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智力要素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電子游戲促進游戲者社會性的發展。在群體性游戲到現在的網絡游戲,游戲者必須遵守共同的規則,與大家和諧相處,接受集體的支配,滿足集體的一直要求,這就需要游戲者要不斷的解除活動的自我中心,公正地評價伙伴和自己的行為舉止,逐漸培養友誼、公正、負責的意識和觀念。可以說,游戲的過程也是游戲者自我意識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3、電子游戲促進游戲者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完善。電子游戲是一種從容自在的自主性活動,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虛擬程度越來越高,能表現更復雜的事物,創造更為逼真的虛擬環境。在電子游戲中,游戲者可以使自己從當前情景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宣泄不良情緒,釋放壓力。
4、電子游戲促進游戲者主體性的發展、創新 意識與潛能的萌發。電子游戲為玩家營造了一個虛擬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玩家可以嘗試著主動地去掌握外部世界,建立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游戲者要選擇扮演的角色;在動作游戲中,要能在對抗瞬間進行分析判斷,形成決策;在冒險游戲中,能夠自行組織安排并體驗各種冒險、奇遇,如果出現了反常狀況,也可以對它進行測試、鑒定等。總之,其主體性可以體現在活動的內容、方式和方法的選擇和決定上,對環境的主動探索和經驗的主動建構等各個方面。
5、電子游戲給游戲者的審美活動帶來新體驗。為了吸引游戲者,電子游戲的畫面、場景、人物、劇情等都從美的角度精心設計。有學者常常把電子游戲與電影、電視等藝術相比較,認為電子游戲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并認為電子游戲在人類藝術發展史上,是繼文學、戲劇、繪畫、音樂、舞蹈、建筑、電影和電視之后的“第九藝術”。
(三)電子游戲的兩面性
不可否認,電子游戲對游戲者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但任何行為的產生都有其生理、心理和外部環境的綜合作用,將之歸結為單一因素未免太武斷。電子游戲的類型是多元的,并不能以偏概全地認為它們都是導致各種負面問題的根源。對于電子游戲造成的一些教育問題,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視而不是回避,要盡量避免電子游戲中色情和暴力的內容。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不是簡單地把電子游戲妖魔化,而是要從積極、健康、安全的角度,在游戲選擇、游戲過程、游戲行為乃至游戲開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因勢利導促進游戲者的全面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