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1 14:32:09
一、游戲計劃制定的現實誤區
本研究中的游戲,不包含其他類型的游戲活動如教學游戲,特指幼兒在游戲區(活動區角)中所進行的活動。游戲區域主要包括角色區、建構區、語言區、音樂區、美工區、科學區、益智區、自然角等。
(一)游戲計劃在教育教學計劃中缺失
調研發現,教師預設的學年教育教學計劃中缺少游戲計劃專項。游戲計劃僅在周計劃中簡要出現,且只是列舉了游戲類別或名稱。如,C園第一周的周計劃中的游戲計劃是: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的游戲分別為科學小游戲、手工游戲、語言接龍游戲、搭建游樂場、音樂表演游戲。在訪談時,C園有的教師把周計劃當作游戲計劃;而在A園教師的備課本中,有教學計劃卻沒有游戲計劃。
(二)游戲目標籠統寬泛、重復率高
游戲計劃在學前教育教學計劃中的缺失,導致總游戲計劃目標的缺失。調研顯示,周計劃中的游戲目標普遍呈現出籠統寬泛、重復率高的特征。如A園小班表演區周二的游戲目標是“能大膽表演歌曲”;B園小班表演區周二的游戲目標是“提供材料供幼兒進行表演”;C園小班表演區周二的游戲目標是“體驗玩具超市里的買與賣”。而有些幼兒園15周內的游戲目標基本相同或沒有任何變化。如A園中班除了第三周、第十一周和第十三周的游戲目標,其他周次的游戲目標都是“能做好吃的食物,并收拾餐桌;能大膽表演2-3首歌曲”等;而該園大班周計劃中的游戲目標只分單、雙周兩類。
(三)游戲計劃內容設置不夠科學
從文本分析可知,三所幼兒園在周計劃中對游戲計劃都有所體現,但游戲計劃內容都不夠科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內容構成不完整。具體表現為:有的游戲計劃有目標,無指導方式;有的游戲計劃有指導重點,無材料準備說明;有的游戲計劃有材料說明,無游戲目標;有的游戲計劃僅有游戲名稱或游戲區域名稱,沒有目標、材料說明和指導重點等。
2.內容與主題活動無關聯。如,A園第14周的主題活動是“水———我們的朋友”,但是區角活動中益智區游戲內容是“彩鞋對對碰”,科學區游戲內容是“彈跳大擂臺”等,幾個區的游戲內容與這一周主題活動的主題甚至教學計劃毫無關聯。3.材料預設缺乏合理性。計劃內容的一部分是“材料的準備”問題。調研發現,很多班級游戲材料的提供與幼兒的年齡特點不符且缺少變化———基本為一個學期更換一次。研究者在2014年9月到11月的觀察中發現,A園表演區材料一直沒有更新,即使周計劃和主題已經改變了;美工區只是提供每個幼兒與家長外出游玩的旅游照片,讓幼兒嘗試制作旅游相冊,但做好的相冊是以成人化的文件處理方式放在文件夾里。材料提供不合理,使得幼兒不喜歡玩這個區。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教師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沒有及時根據幼兒年齡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進行適時的調整。此外,研究者還發現,預先制定的游戲計劃常常無法得到順利實施。即,游戲經常不按計劃進行,而被其他事情取代。例如,有的班級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開展而縮短幼兒玩區角游戲的時間;有的為運動會或節日所需的慶祝節目排練而挪用幼兒的游戲時間;有的則為舉辦公開教學活動而占用幼兒游戲時間等。
二、對游戲計劃制定的若干建議
(一)將《指南》各領域學習指標融入游戲目標
游戲計劃的制定,應該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精神。教師可以結合本園實際,將五大領域的學習指標巧妙融入于各區角游戲目標中。如,將科學領域的學習指標融入科學區游戲目標中,讓幼兒學會配對、分類、排序以及依照一兩種特征(顏色、形狀等)將物體分組;讓幼兒嘗試對自然界不同的動植物特點進行比較和感知;在幼兒游戲中滲透和天氣有關的主題,讓幼兒體驗不同天氣圖標的意思和天氣特征。同時,游戲目標的設置不應由教師單方面預設。幼兒的游戲目標常常是自主產生而非他人強加,游戲目標可隨著游戲者的愿望而有所調整。在教師所指引出的幼兒學習方向和過程的學習指標,亦可運用于發展幼兒課程中的游戲方向,又能保持游戲目標的彈性變動。
(二)以幼兒的經驗發展需要作為計劃內容的設置依據
1.基于對幼兒的觀察研究來確定計劃內容。游戲內容的設置,不能憑教師的主觀臆想。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因此教師應該基于對幼兒的觀察研究來設置游戲主要內容并預留一定的生成空間。首先,游戲計劃的內容應符合各年齡班幼兒的特點和需求,且在了解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進行設置。其次,基于現場調研的結果進行內容設置。比如,本次調研結果顯示,三所幼兒園的區角游戲活動中,角色區游戲所占的比重最多。因此,在游戲計劃內容選擇上,要重點對角色游戲內容進行設置,也要兼顧其他游戲類型內容。又如,本研究運用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小、中、大班區角游戲的差異顯著性以及考察不同幼兒園區角游戲活動差異顯著性。結果顯示,
(1)建構區因不同年齡班而差異顯著,其他區角的游戲則無顯著差異。經后續檢驗發現,大班建構區的游戲活動次數多于小、中班建構區的游戲活動次數。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