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0 14:59:08
幼兒期正處于“讀圖”年齡段,圖畫書對幼兒的視覺震撼更為直接。圖畫書對幼兒的情感、想象力及審美感的啟迪,是他們日后成功與快樂生活的源泉。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師對繪本教學本質問題還缺乏理性的認識,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在實踐中,由于經驗的缺乏和認識的偏差,繪本閱讀沒有發揮其優勢,繪本閱讀教學也陷人了種種誤區。那么,在繪本教學中如何讓幼兒對繪本“愛看、會聽、善講、敢編、樂演”呢?我們繪本課題組通過以繪本為載體的教學活動實踐,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繪本教學策略和方法。
1 教材的調整和處理策略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繪本頁數較多,畫面細節非常豐富,信息量較大。幼兒在集體閱讀時興趣點容易分散。根據這種現狀,我們課題組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前,會站在幼兒的角度上進行研讀與思考,根據教學的需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對繪本進行適當的取舍和整合,用最適合幼兒的表現方式將繪本所蘊含的真正內涵傳遞給幼兒,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如:繪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有六個動物借小背心:小鴨子、小猴、海獅、獅子、馬、大象。而且,他們的對白都是一樣的。反復的情節、反復的對白在教學過程中顯得很單調,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們刪減了兩個角色:海獅和馬,這樣故事更加緊湊又沒有影響主題的表達。
2 幼兒活動式體驗策略
幼兒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體驗。體驗強調的是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強調親自參與活動,使幼兒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提升經驗,最終讓幼兒感悟到體驗的快樂,為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分別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活動式體驗策略。針對小班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無意注意占優勢的學習特點,我們重點采用“游戲體驗”和“操作探索”的策略,引導幼兒在游戲性、情景性、操作性的氛圍中充分感知和體驗。如:小班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我們設計了這樣的操作探索環節:提供1~5的數字卡及水果卡一套,讓幼兒進行數學方面的5以內數量對應關系的操作。數字1,對應毛毛蟲吃了1個蘋果;數字2.對應毛毛蟲吃了2個梨子……中大班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想象力、表達力和探索欲有了進一步發展.我們重點運用“表演表現”“想象創作”等策略,鼓勵幼兒在充分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創造,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3 師幼互動提問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和表現,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在這種互動中,教師是幼兒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提問”,抓住故事情節線索,抓住繪本特質進行引導提問。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我們運用了引導性互動提問、追問式互動提問、層次性互動提問、啟發式互動提問等一系列的策略。如:大班繪本閱讀《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教師可在出示封面,揭示書名后,在第一張畫至海獅前面幾張畫運用引導性互動提問:“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小老鼠摘到蘋果了嗎?為什么?”讓幼兒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去自主閱讀并理解繪本前一部分的信息。在繪本故事情節發展的轉折處,指著海獅的畫面至結束處,教師采用追問式互動提問:“小小的海獅為什么能摘到蘋果?”這樣的追問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層次地思索。
實踐證明,以上互動中的提問共同構造了一個全方位的、動態的繪本閱讀活動中關于問題的探究過程。這種全面的互動使閱讀活動更富有活力,并從不同的角度保證了繪本閱讀活動目標的實現。
4 幼兒情感體驗式策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