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9 14:38:59
【摘要】地方課程資源只有經過開發(fā),才能轉化為可利用的社會教育資源。開發(fā)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課程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服務。本文從“挖掘地域資源,開發(fā)地方課程”、“讓學生參與活動,擴大地方課程資源范圍”、“科學實踐考察,增強責任感”三方面進行了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嘗試。
【關鍵詞】地方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
新課程告訴我們,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它還賦予教師極大的自主性,要求教師要從課程的“消費者”變?yōu)?ldquo;開發(fā)者”,從課程的“執(zhí)行者”變?yōu)?ldquo;創(chuàng)造者”,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要求。
就科學課程而言,國家《課標》中規(guī)定“科學教育”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泛的智力背景,不能只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材,必須利用和開發(fā)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因此在近幾年的研究中,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1挖掘地域資源,開發(fā)地方課程
科學課是對少年兒童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我校想方設法開發(fā)和利用地方資源,積極開展好這項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yōu)勢,因地制宜,根據本校的環(huán)境、師資、社會力量等方面的有利條件,有意識,有目的的開發(fā)利用地方資源。
我校歷史悠久,地處素有“磷都”之稱的漢江之濱——湖北省鐘祥市磷礦鎮(zhèn)。這里風景優(yōu)美,礦產資源豐富,文化積淀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地方課程資源。我們從這些地方資源入手編寫了《磷礦石》等地方課程。由于有了此課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到位于漢江之濱的磷礦鎮(zhèn)是全國聞名的磷礦石礦產區(qū),磷礦石總貯量約8.8億噸,年產量150——200萬噸,居全國第三位,湖北省第一位,遠銷浙江、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等地,供不應求。
學生知道了磷礦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化工礦物原料,磷礦石80%——90%用來制造磷肥,其余用來制造黃磷、磷酸、磷化物及其他磷酸鹽。這些產品主要用于醫(yī)藥、化工、食品、紡織、冶金、陶瓷、染料、玻璃、洗滌劑、飼料、國防等工業(yè)中。
還知道了磷礦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稱為礦石品位,是衡量礦石質量的主要標志。磷礦地區(qū)的磷礦石品位參數基本上在30%——35%之間,屬優(yōu)質磷礦石。
更重要的是學生知道礦產資源是經過長期復雜的綜合地質作用形成的,基本上不能再生,因此,必須合理的開采,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水平,禁止亂采濫挖,損失破壞浪費礦產資源,同時對那些不保護礦產資源的行為要勸阻,情節(jié)嚴重的采用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給予堅決查處。由此不僅使學生認識了磷礦石的構造、用途等,還增強了學生更加熱家鄉(xiāng)意識,立志把家鄉(xiāng)建設的更加美好的愿望。
在科學研究中,有的教師經常把課堂設在校外,讓學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秘。這一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都像出籠的小鳥,他們放飛思維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尋找家鄉(xiāng)的寶藏。科學的研究不拘泥于課堂的學習,而成為科學的開放性研究,是課堂內容的拓展和延伸。
2讓學生參與活動,擴展地方課程范圍
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是少年兒童的特征,不斷探索陌生事物是兒童的本能。他們對周圍事物或秘密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利用地方資源滿足兒童的欲望呢?除了學校固定的興趣小組活動之外,我們還帶著學生走出校園,到社會上去參觀、訪問,帶學生到野外去考察本地區(qū)的地質地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