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9 13:30:46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那么我是怎樣因勢利導地在教學、輔導過程中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的呢?
一、走進童心,激發興趣
美術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激勵來喚起幼兒心靈的大門,不能有任何強制性,《指南》中特別強調:要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導。
首先,要讓幼兒對所畫的內容、形象有強烈的興趣,走進童心世界,觀察幼兒的所思所想,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活他們的創作欲望,讓他們在頭腦中有個鮮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來,內心產生創作欲望。其二,可配合教學,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認知活動,如:讓幼兒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能使幼兒逐漸從感知表面形式美過度到理解作品的內在美,提高審美的能力,與此同時,幼兒的藝術興趣越來越濃厚,這時就抓住時機設法將幼兒頭腦中豐富的美感知覺體驗引入到美感體驗的表現階段,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創作欲。在春天,讓幼兒去公園數一數桃花有幾個花瓣,摸一摸柔軟的小草,看一看花叢里的蝴蝶張著幾個美麗的翅膀,翅膀上有什么美麗的花紋。去動物園看看大象的長鼻子、湖里的白天鵝,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們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其三,可配合教學開展游戲活動,所謂寓教于樂,讓幼兒邊學邊玩,如:可把要畫的人物或動物都做成活動的教具,孩子們通過玩活動的教具,掌握其結構,自由變出各種動態,還可以聽配樂故事,說寓言,看錄像,玩拼圖等,開展多種活動來增強幼兒對所畫內容的體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我們培養幼兒的繪畫創造也從興趣著手,激發幼兒內在的繪畫潛力。中班幼兒開始畫圓,讓幼兒說出你畫的圓是什么東西,幼兒會說成是泡泡、雞蛋、乒乓球、餅干皮球、蘋果,草草一筆幼兒可以任意想象。這時老師要及時肯定幼兒的想象,使幼兒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信心。然后老師在此基礎上用游戲的口吻對幼兒說,老師來變魔術,使這些圓變成另外一些東西,(用廢舊圓形光盤制作成各種動物頭)幼兒就睜大好奇的雙眼,看老師表演,老師就在圓形上添上耳朵、頭發等,就變成了美羊羊、熊貓、老虎等等,小朋友個個都表現出新奇的目光,從這種目光看出幼兒想躍躍一試的迫切心理,激起了幼兒對繪畫創造的興趣。有了這個經驗,幼兒就能舉一反三。讓幼兒根據兩條直線來添畫,幼兒的聯想就更豐富了,把兩條直線添畫成了馬路、小河滑梯、樹木、衣服、扶梯、房子等。根據幼兒不同的能力產生了各種聯想,并對此產生了興趣,促進每個幼兒思維的發展,從而使他們對繪畫從“不迷”到“迷”,“迷”能生“悟”,“悟”者到“愛”。
二、良好環境,激發創作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和好聽的聲音。經常帶幼兒參觀園林、名勝古跡等人文景觀,講講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討論和交流對美的感受。“大自然是藍天下的學校”。幼兒走向自然體會自然美,它以具體、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被幼兒所感知。大自然蘊藏的美又是絢麗多彩的,不僅表現為美麗的畫面,而且有悅耳的聲音、誘人的磬香,這些都會令幼兒產生各種美感,在感受中陶冶情操,擴大眼界。
美麗的園內環境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基礎,它美化了幼兒心靈,讓他們在優美的環境中獲得和諧、寬容的情操。環境為幼兒的自主性繪畫創造了表現的意愿。在良好的環境中,幼兒的意愿表現得更為充分,創造性得到全面挖掘和發揮。
三、鼓勵欣賞,自我創造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讓微笑、鼓勵時刻伴隨著孩子,讓彼此擁有信任與友誼,幼兒美術教學的重點是創造意識的啟迪,而不是技能的傳授,我們可以利用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泛靈倫”的心理特點,讓他們無拘無束地、不分時空地自由想象,給所畫物體注入生命注入熱情,特別是用擬人化,主觀情緒化的手法畫一些人物、動物,他們就像畫他們自己。鼓勵幼兒自由想象,自由創造,為他們新奇、離奇、夸張、變形、具有豐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讓全體幼兒為他們敢想、敢畫的求異精神鼓掌,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只要有趣,畫什么都行,畫得不好老師也不會怪我,掃除了幼兒創作時的心理障礙,讓他們勇敢地、大膽地、毫不顧慮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畫,這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教師不僅要做幼兒繪畫的指導者,還要做參與者,在與幼兒共同作畫的過程中,通過啟發幼兒想象、添加、豐富作品內容、糾正技法等,完成幼兒想畫的作品,這就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喜歡圍在老師的身邊畫畫;同時,通過與幼兒共同作畫又可以進行個別指導,切實幫助幼兒改進技巧,提高興趣。如明明小朋友在刻版畫時由于手不夠用力致使刻出的圖案不夠清晰,于是我通過明明的同意握著她的手,將她刻好的畫重新刻畫了一遍,很樂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議。就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大大提高。每到區角活動時,他們就會主動地向我要紙、筆,自覺投入繪畫區角活動。選擇畫畫的人數從原來的3—4人增加到20人左右。到中班下學期,幼兒的繪畫興趣相對穩定。繪畫技能也大大提高,擺脫了涂鴉,會用圓形方形等幾何圖形來畫各種喜愛的動物等圖案了。
《指南》的學習,對我們老師的美術教育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支持”、“和幼兒一起”這樣的字眼隨頁都可看到,讓一件件學習中的小事都瞬間變得靈動了起來,幼兒的思維需要發散,教師的美術教育也需要發散,《指南》讓我看到了美術教育的無限可能性。法國畫家柯羅曾經說過一句有趣的話:“我每天都要請求造物主讓我變成一個孩童,讓我不帶任何成見去觀察和表現大自然,就像孩子們一樣。”是的,孩子們獨具慧眼,只有孩子們才有那種得天獨厚的表現才能,使孩子們的繪畫創作潛能得以充分的表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