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8 07:04:49
2.幼兒語法結構的發展有以下趨勢:
。1)從簡單句到復合句(2)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3)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4)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開始出現轉折復合句,能夠獨立地講故事或各種事情,進入成人句階段。
3.語法特點:
。1)初步掌握基本的四種語調(2)未能掌握語調中的斷和連、快和慢、輕和重。
4.2歲到五歲半的幼兒,不論作為其他人交談時的旁觀者或在自身實際參加的三人交談中,都是對“我”的理解較好,“你”次之,“他”最差。特別當其自身作為交談中的第三者時,對別人所談的“你”和“他”,即使是5歲半左右的幼兒,也不能很好理解,這時往往把別人說的“你”理解為指他自己,而把“他”理解為另一個人。
5.5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關鍵時期。這時候,他們聽和說的能力已經可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時,他們的閱讀圖書和分析圖畫的能力也顯著增強,他們開始喜歡和小朋友或者家長一起閱讀,甚至連猜帶蒙地念書中的文字。這時閱讀成了他們最大的興趣。研究孩子語言發展并提出相應的指導方法,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兒童語言獲得因素有:學習模仿在語言獲得中有一定作用;認知發展是語言發展基礎;兒童情緒態度對語言獲得有影響;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與他人的語言交際是語言獲得的主要條件等等。幼兒的語言發展跟自身的生理發育有必然的聯系的,我們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在幼兒語言教育方面,我們只能遵循規律,采取一些可行有效的策略。
為兒童創設一個適合語言發展的環境。“狼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初期離開了特定的環境,一切后天學習都是枉然。若是兒童在學前期養成不良的語言習慣,后期改正是相當有難度的。因此,為兒童創設一個開放愉快的語言環境,促使他們敢說、想說、喜歡說、愿意說,有機會說,有計劃有準備的開展語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讓兒童引發學習興趣,更加集中于課堂學習。在學前期,兒童的課堂教育是有限的,教師要把復雜繁多的教育內容簡單化、形象化,用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讓兒童的注意力集中,這個時期可以對兒童進行規范語言習慣的教育。而在后期,則可以創造出適當的情景讓兒童提高注意力,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語言教育,比如用幼兒喜愛的角色表演、詩歌朗誦、看圖說話等等。
孩子語言的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需要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指導和啟發。比如學習兒歌,教師要以抒情的語調去朗誦,使孩子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一種享受,同事渴望去學會這首兒歌。進而慢慢地能用感情朗誦。講故事也是如此,教師要有感情地把故事內容展現在孩子的面前,力求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要想達到那種效果有一定難度,有時我們可以借助錄音機,電腦等媒介來幫助增強氛圍。這樣,孩子既想聽,又愿意聽,還會模仿。相反,枯燥的講述對幾歲的孩子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真正有效的學校是一種心智的活動,通過多種感官來親身體會,可以進一步促進兒童的智力開發以及對這個五彩世界有更為生動細膩的感觸,能將靜態客觀的知識靈活化,從而產生新的思維和構想。兒童的語言學習,同樣運用到多種感官,如聽、說、看、畫、跳等。我會經常在課間給孩子放一些錄音兒童故事。孩子對故事十分感興趣,每次都聽得十分認真,有點故事重復播放兩三次,孩子就會跟著錄音復述出來。這是一種對孩子的語言訓練非常輕松有效的方式。在復述故事的過程中,兒童不僅可以糾正自己一些不準確的發音,不規范的用詞,同時也可以輕松學會一些較難的詞匯。
一個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交流水平、表達能力等方面。而在社會交往中,孩子用的最多的則是語言。能否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達到自己的目的,是我們衡量幼兒語言發展的標準,也是我們進行語言教育的目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艱巨的任務。如何發展和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采取什么樣有效可行的策略來進行幼兒園語言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