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7 08:48:57
幼兒是好動、好奇、好問的,他們對周圍變化萬千的世界充滿興趣,同時,幼兒期又是人的一生中智能發展最顯著的階段,也是一生中提問最多的階段,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提倡“從小愛科學、學科學。”淺談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
一、培養幼兒科學探索興趣
1、正確對待幼兒的發問。
要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首先就要激發幼兒好奇心,當幼兒向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應耐心傾聽,因勢利導地幫助幼兒解答問題,而且有意表揚愛提問的幼兒,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積極去觀察,發現,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這樣就能激起他們的探索愿望,培養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以幼兒而言,教師是他們心目中的權威,他們崇拜的對象。教師的興趣,期望常影響到孩子們從事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3、創設適宜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氛圍。
幼兒年齡雖小,但求知欲強,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特別是對那些和生活經驗有關的,周圍經常看到的事物,幼兒可以說是百看不厭,百問不倦。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并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合適的環境,適度的、新鮮的刺激物潛移默化的結果。幼兒喜歡在寬松、平等的環境中大膽猜測、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幼兒的這些認知特點,為幼兒學習科學知識提供了前提條件。作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首先要為幼兒的科學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創設科學環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導幼兒動手操作
1、重視環境創設。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組織教育活動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以積極運用感官為原則”要求要“注重幼兒的實踐活動”。馬克思說過:“人的全部發展都可取決于教育與外部環境”。由此可見,要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是離不開環境的。如:
(1)自然角
在班上自然角,為幼兒提供小動物,讓幼兒親自飼養,并在飼養過程中了解動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習性;指導幼兒隨季節變化,動手栽種多種植物,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季節特征與植物生長的關系,進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知道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離不開水、空氣、土壤、陽光等。
(2)科學壁畫
為幼兒提供圖片,與幼兒一起布置壁畫,如表現神奇大海的《海底世界》,反映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美麗的春天》,《夏天的公園》等,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科學的熏陶。
(3)科學小實驗
為幼兒設計多種多樣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如在認識溶解的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水、鹽、糖,讓幼兒通過操作,知道糖和鹽放進水里會溶解,能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精神。
2、提供適宜的材料。
幼兒認識事物的方式大多來自于他們的直接經驗。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認識更是如此,它是幼兒不斷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主動探索、反復嘗試操作而獲得的。這也是幼兒獲得的最感性、最直接的知識。要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成為主動的探索者,主動獲得更為廣泛的經驗,教師應精心地為幼兒選擇操作材料。
(1)材料應具有科學性、趣味性。
科學活動有時很枯燥乏味,有趣的材料是對幼兒學習最好的刺激,教師在提供材料時一定要考慮材料是否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學因素,兒童不易進入其中,那就沒有實際意義;如果材料只具有趣味性,那又失去了科學發現的真正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