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09:29:45
摘要: 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幼兒時期的心理狀況將對其一生的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以及生活節奏日趨加快,導致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隱患,因此,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理論體系不夠完善、師資力量不夠充沛等等,針對這些教育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需要采取具體的對策如:加強教師的培訓,營造良好的環境等等。
關鍵詞: 幼兒 教育 心理健康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時,我們不可避免的提及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整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并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那么幼兒心理健康呢?在2000年10月Head Start Infant Mental Health會議上,Charles Zeanah 和Paula Doyle Zeanah提出了幼兒心理健康是指在生物學、人際關系、文化的相關環境中適當發展的幼兒的情緒和社會能力狀態。美國0~3歲任務聯合機構把幼兒心理健康定義為幼兒情緒—社會—行為健康。具體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于自身的缺點和優點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自己的能力,不會過于苛求自己。
(2)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自我發展的意識。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會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并適時的督促自己,在遇到困難和逆境時會適時的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冷靜的分析處理各種問題,不斷地前進。
(3)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與人和睦相處,友好對待;當與人出現矛盾時,采取友好寬容態度和有禮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4)積極適應新環境,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心理健康的人能夠積極適應環境,主動與人溝通,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中,既能夠保持自己人格和個性上的特點,又能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能夠使自己得到很好的發展。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幼兒心理機能,使幼兒的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人的發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成長,知識經驗的增多和技能的形成,并且是各種潛能、需要、動機、態度、價值觀、氣質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發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采用觀察和評定的方法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長處和局限性,用各種教育學、心理學的手段和措施糾正學生心理上的缺陷,并發揚其長處或優勢,從而發展社會所需要的心理特征,使人格健康、平衡地發展。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要求:“要切實做好幼兒生理和心理衛生保健工作,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階段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期。心理健康是幼兒生理健康的保障,是幼兒智能素質提升的前提,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基礎,是培養“完整兒童”的需要。目前,幼兒中存在著一些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1)好動。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幾個方面。好動具體來說是喜歡跑動,或爬上爬下,離位走動,叫喊或講話,引逗旁人。注意力不集中,具體來說是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在課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發呆。自控能力差,具體來說,表現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怒或沖動,不考慮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為。
(2)焦慮。具體表現為缺乏自信、過于敏感、食欲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兒童對陌生環境反應敏感,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生的情況,產生過分的關注,并伴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顯得過分焦躁。
(3)攻擊。這類孩子整日東奔西跑,愛搞惡作劇,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對美好的物品好不珍惜,摔打成癖,表現出攻擊性。
(4)不良的人際關系。幼兒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系。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態。比如在不良的同伴關系中,幼兒總是與別的幼兒相互攻擊、猜疑、排斥、攀比或獨處,這樣容易產生任性霸道、粗暴妄為或怯懦孤獨、不合群等心理與行為問題。
這些心理和不良行為問題嚴重影響了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因此,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且勢在必行的。
三、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或者制約人們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一般有生物遺傳和心理社會兩大方面,而急劇的社會文化變遷對當代人精神生活的深刻沖擊,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事實上,今天的幼兒比他們父輩承載了更多的心理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相應問題也有其客觀必然性。
(一) 遺傳。遺傳因素是心理發展必要的物質前提,它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明顯。人的許多心理與行為都受到遺傳的影響,如性格內向或外向、行為退縮或攻擊、情緒焦慮或抑郁等。
(二) 幼兒自身。隨著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社會教育媒體的影響,當代幼兒的一般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都不錯,但自我表現欲望也很強。有的小孩總覺得自己很聰明,希望得到不斷肯定,只要老師沒有給予特別重視,他就會以為老師不喜歡自己,因而情緒低落或者故意搗亂以吸引老師注意。
(三) 教育。長期的應試教育已經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最突出的莫過于強調成才而忽略成人,致使不少家長錯誤地認為幼兒教育主要就是知識的灌輸和能力的訓練,而根本不管人格的培養和愉快體驗的累積。思路錯誤是最嚴重的錯誤。不顧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忽視幼兒心理活動的年齡特點,違背學前教育的基本規律,必然影響一代新人的茁壯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