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6-26 16:36:12
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維,才能進行探索,傾聽詩歌,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引出主要內容。
2.聯系法
圖片聯系實際,讓幼兒把已有經驗與事物圖片進行聯系,這是對幼兒已有經驗更好的體現。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健康性的和諧統一。
五、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到探索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
新《綱要》中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因此,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大膽的觀察,講述,表現。
2.觀察法
讓幼兒對詩歌的前半部分進行觀察,發現它們的相同之處,然后鼓勵孩子朗誦詩歌,最后根據相同的句式進行仿編。
總之,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感官參與活動。通過動口、動腦積極參與,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積極主動學習的。
六、說教學過程
我的說課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我采用了逐層深入,環環相扣的方法來組織本次活動,基本流程為:感官激趣——欣賞理解——深化知識——學習朗誦——交流學習——游戲體驗——仿編詩歌——活動延伸。
感官激趣
放刮風的聲音,引出主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就給孩子創設了一個自由想象的活動空間,并進行提問,為最后的仿編奠定了一個基礎。
欣賞理解
欣賞散文詩《風在哪里》
在第二環節,基本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在第一遍欣賞教師有感情的配樂朗誦目的是讓幼兒大致了解一下散文詩的基本形式和內容,第二遍利用課件讓幼兒邊看邊聽,視聽結合。
深化知識
教師演示與詩句內容相符的前三句內容與幼兒以問答的形式進行朗誦。引導幼兒理解前三句詩的語言、結構。(鼓勵孩子找出‘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內容)
通過提問,讓幼兒觀察,找出詩歌的共同之處,找出好聽的詞匯,通過教師講解知道詞匯的含義,并做動作深化對知識的鞏固。
學習朗誦
觀看flash課件。幼兒朗誦詩歌的前半部分,強調好聽的詞要用好聽的聲音表現,并引導幼兒理解后五句詩歌的語言、結構。聽后半部分。
此環節的目的是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鼓勵孩子們去朗誦,表現。符合《綱要》中所說: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