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兒智能數學 2018-06-22 10:54:29
數學源于實踐,與人類社會的文明同時起步又隨著生產實踐、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人類的一切生活、衣食住行,幾乎都離不開數學。但是數學又是比較枯燥、單調的,數學中的數量、時間、空間等知識,是幼兒難以理解的,因此,在教育實踐中,常聽見教師在感慨:數學活動真不好組織,孩子們總是不感興趣。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對于幼兒學數學,“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皮亞杰曾經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幼兒智力具有促進作用。興趣是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前提,幼兒有了對數學的興趣,才會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因此,興趣在數學教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在開展數學生活課程中,我嘗試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 在一日活動中萌發興趣
生活處處有數學。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正處于數字化的時代,對我們人類來說,數學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做個有心人,以靈活、豐富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那么怎樣在一日活動中引導幼兒發現數學?我常常以十分驚奇的口吻告訴幼兒:瞧,電視機的遙控器上怎么有這么多數字?時鐘上也有許多數字,電話也是由許多數字構成的,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有數字呢?這些數字有什么用處呢?幼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尋找著、發現著,紛紛交流著:我發現鞋子上也有數字,是告訴我們這雙鞋子有多大;針筒上也有數字,是告訴我們刻度的;書上也有數字,是告訴我們書的頁碼……帶孩子觀賞生活中的各種房子,并引導幼兒說說誰能看得出這些房子上有哪些什么圖形?在幼兒的活動中也到處有數學:如幼兒吃點心時,引導幼兒說“桶里有許多的點心,我拿了一塊點心”以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幼兒上下樓梯時,引導幼兒邊走邊數梯子的數量,正數一次,再倒數一次看看,一樣嗎?多有趣呀!玩玩具時,引導幼兒按顏色規律拼插,拼完后邊欣賞邊說說你拼的物體美嗎?為什么你覺得它美?數一數拼了幾個?引導幼兒看看時鐘,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做什么事,說說自己什么時候生日,如果要在日歷上找出來,會是在哪一月的哪一日呢?讓他們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通過滾、拍、摸球,感知球體的特征,增添玩的樂趣;利用一切時間,如散步、勞動、散游等,隨機引導幼兒數數、感知圖形……幼兒發現在自己生活的周圍環境中有著這么多的有趣的數學,從而萌發了他們探索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在體驗中激發興趣
《綱要》指出,應讓幼兒“…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和有趣…”。教師可通過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的生活。因此,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及手段:如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揪尾巴》等,讓幼兒練習數數、比較誰揪的尾巴最多,如果不懂得數數就體驗不到比賽的樂趣;在角色游戲(超市)中的買賣游戲,讓幼兒通過買賣、找錢進一步理解數的組成關系、復習加減運算;在結構游戲玩沙、玩水中,幼兒用不同形狀、容量的杯子、碗等容器裝水裝沙,通過探索感知量的守恒,也體驗了其中的樂趣;在“過生日”的活動中,引導幼兒等分蛋糕、等分蘋果等食品,并把等分好的食品與同伴分享,每人一份,需要怎么分呢?在這活動中幼兒體驗到了等分的作用、建立了一一對應的關系……這些活動因有了數學而變得有趣、新奇,也使幼兒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體驗到數、形、量在活動中的樂趣。
三、 在運用中培養興趣
《綱要》指出,要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在數學活動或游戲中,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讓幼兒互相影響、啟發、交流,運用已有的數學方法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例:在《買圖書》的數學活動,通過讓幼兒拿票乘車(兩張車票上的數字合起來必須為10)──買圖書(10元可以買幾本書?)──分享,在活動中幼兒必須運用到10以內加減的數學知識,如車票應湊齊10才能上車,而買圖書時應買價格是10元或10元以下的。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表現得十分充分;在認識人民幣的活動中,通過開設專賣店(1元、2元、5元的專賣店),讓幼兒帶上10元錢到超市購物,讓幼兒在購物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在運用中使活動變得生動而有趣,從而擺脫了數學枯燥、單調、抽象的現象,在運用中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