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兒童藝術教育 2018-06-22 10:49:13
興趣培養一直是很多家長特別關心的事情。英語、畫畫、播音主持、圍棋……孩子的興趣班越來越多,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孩子到底應不應該上這么多的興趣班?多大年齡上興趣班合適?上興趣班就能培養興趣了嗎?上這么多興趣班真的好嗎?家長該如何選擇興趣班呢?
興趣培養一直是很多家長特別關心的事情。凡事都有一個過猶不及的問題,家長們在過度關注給孩子選報興趣班的同時,如果你對興趣學習缺乏真正的了解,并且不知道孩子對某種興趣是否真正感興趣,而匆忙隨意給孩子報了班,常常會帶來很多隱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無助于孩子保持健康的學習興趣,相反還會讓孩子在興趣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很多壞毛病,或者壞習慣。
發現孩子的優勢
幼兒時期是孩子感知覺、動作發展和思維訓練的敏感時期。適時、適當地參加一些興趣班,有助于父母及時發現而不忽略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家長的智慧就在于發現,然后加強培養,也就是順應這個“強項”和寶貝的個性去創造條件、去引導,開啟其智慧、挖掘出潛能,就會事半功倍。說到底,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異,而是彰顯差異。比如,語言型的孩子可以學英語;音樂型的孩子可以學彈琴、學舞蹈;邏輯、數理型的可以學圍棋、象棋;空間智力型的可學繪畫;身體運動型的可以學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等。
塑造孩子的個性品質
在興趣班,孩子能跟隨老師學到知識和技能。不能否認,任何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有枯燥的一面,這恰恰為孩子提供了“壓力訓練”,有機會認識到“努力”的價值,感受到榮譽、驕傲和成長,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當然,如果孩子很喜歡上興趣班,學習就成了愉快的“訓練”,稱不上什么“壓力”了。同時,興趣學習對孩子意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自我認識能力、抗挫折能力、勇敢精神等個性品質的培養都有益處。經過這番訓練與磨煉,寶貝就有可能在其現有的條件下,揚長避短,越來越優秀。
保護興趣是學習的前提
給孩子選興趣班,應堅持“適量”原則,讓孩子擁有一兩門特長是好事,而且從長遠發展來看,那些有特長的孩子往往生活得比較快樂。但是,把所有的好東西都強加在一個寶貝身上,孩子也會消化不良。貪多求全,盲目跟風的做法不可取,弄不好還有可能花了錢、花了時間、花了精力,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破壞了孩子以后學習的信心和欲望,得不償失。所以,父母不能強迫,重在保護孩子的興趣。
家長課堂參加興趣班需考慮年齡
興趣班,顧名思義,就是能讓寶寶比較興奮,很感興趣,能給他們帶來樂趣的課堂。但是絕大多數爸媽可能會把興趣班與“特長班”混淆起來。事實上,兩者所持的宗旨并不相同。興趣班意在令寶寶快樂,因快樂而收獲著能力;而特長班則是一種快速成長的方法,其目的是為了使寶寶在某項技能上有飛速發展。通常3歲以上的寶寶,才建議參加興趣班。因為3歲以上的寶寶才會出現某種能力的定向,而3歲以下的寶寶專注力不夠,興趣點廣泛而不持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