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光藝術館 作者:安生(編輯整理) 2018-06-10 08:25:38
一、培養孩子的美感和審美情趣。
藝術活動的最終目的在于:引導人們去發現美、欣賞美,并為我們的世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功能,從藝術學的角度來看,積極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性,引導幼兒審美觀的發展。
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帶有直覺性,雖然還很幼稚、膚淺,但已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他們喜歡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事物。我們可利用周圍環境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動幼兒的心靈,如春暖花開時,帶孩子們去野外尋找春天,放風箏,摘野花;夏天帶孩子欣賞荷花,在草地上打滾;秋風習習時,帶領孩子們去樹林撿落葉、摘野果……利用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幼兒進行美的啟示和教育,并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使美的感受得以深化,演化為自身對美的事物的追求與表現,因而變得更富有人性,并通過各種不同的美術活動,如繪畫、泥塑、剪紙等活動,使幼兒把自己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生活的美好,這種創造對兒童來說是快樂的。
二、使少兒個性得到自然發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啟發培養人的個性,順應兒童自然本性的發展。”美術教育是表現內心的藝術,幼兒通過視覺藝術這一方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美術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
幼兒總是隨心所欲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畫面豐富,充滿想像。他們的畫多為抽象畫,線條歪歪扭扭,圖形沒有規則,畫面雖凌亂,卻表達了他們的思想和對事物愛憎的情感。如大(二)班鮑俞辰的《恐龍滑梯》:許多小恐龍在恐龍媽媽背上滑滑梯,有翼龍、劍龍、霸王龍等,個個形態可愛、形象。恐龍是鮑俞辰最喜歡的動物,他有許多恐龍玩具、圖片,并且把自己玩滑梯的生活體驗也形象地表現在其中。在評價環節中,我讓他向小朋友介紹他的作品,看到孩子滔滔不絕地述說著“恐龍故事”,我也聽得入了迷。
通過畫畫,孩子宣泄了自己的感情,他們指著自己的畫,總能說出自己的見解。我們成人不防多聽聽孩子們的解說,耐心地做忠實的聽眾,用孩子的眼光去觀看和欣賞每一幅作品,多給孩子以鼓勵和啟發,不要追求畫得像與不像,這樣,你會發現孩子們畫得更起勁,更自信,也更快樂啦。正如羅恩.菲德所倡導的“讓兒童以異于其他人的方式表達其獨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樹立自我表現的信心”。
三、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創造能力。
藝術活動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多少職業藝術家,而在于利用這一手段啟迪兒童成為他人藝術的欣賞者和自己藝術的創造者。陳鶴琴先生也曾指出:“從前的藝術太注重技能,現在的藝術是注重兒童的個性,兒童的天真,兒童的創作。”
每個兒童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和天賦。孩子們喜歡涂涂畫畫、敲敲打打、搓挖泥巴,堆砌沙堆,對各種各樣的形與色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是忘我地投入。發展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條:
1、幫助幼兒歸納和提升經驗,為藝術創作積累素材。幼兒的藝術表現以經驗為基礎,創設條件,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談話、交流,回憶已有的生活體驗。如在畫主題畫《各種各樣的車》之前可讓幼兒觀察,討論見過的各種車輛,回憶各種車輛的外形特征、用途等,使幼兒更好地結合經驗進行表現。
2、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創設自由寬松的活動環境。鼓勵他們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輕松、愉快地進行表現,在這一自然而然的過程中使幼兒的創造性逐漸豐富。如可提供幾段風格各異的樂曲,讓幼兒聽樂曲想像創作。有的幼兒聽到《梁祝》中的一段音樂用大波浪線表現蝴蝶正在飛舞,有的聽到《金蛇狂舞》的樂曲,用許多線條交叉、纏繞著來表現熱鬧的氣氛。
3、鼓勵合作繪畫,促進創造能力的發展。如有的幼兒思維敏捷,想像豐富,有的幼兒思路狹窄,缺乏想像等。可讓幼兒在多種形式的合作中進行互補、互相促進。如在繪畫《神秘的太空》時,一個幼兒想到了畫飛船,其他幼兒在他的啟發下,畫出了各種星球,還有航天飛機、火箭等等。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為深刻,兒童教兒童有利于兒童的理解和接受,讓孩子們在自由創作中體驗成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