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6-08 12:55:13
成語解釋:
鴻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還要輕。比喻非常微小或毫無價值。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成語繁體:輕于鴻毛
成語簡拼:QYHM
成語注音:ㄑ一ㄥ ㄩˊ ㄏㄨㄥˊ ㄇㄠ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輕于鴻毛偏正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于,不能讀作“yǔ”。
成語辨形:鴻,不能寫作“紅”。
近義詞:無足輕重、不屑一顧
反義詞:重于泰山、舉足輕重
成語例子:梅伯死輕于鴻毛,有何惜哉?(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回)
英語翻譯:lighter than a feather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太史令司馬遷為實現父親的遺愿繼續編著《史記》,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強忍痛苦,終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歷史巨著《史記》。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對死的認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