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6-07 11:32:42
成語解釋:
張膽:放大膽量。原來形容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現在形容干壞事毫無顧忌;公開放肆。
成語出處:《晉書 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成語繁體:明目張膽
成語簡拼:MMZD
成語注音:ㄇ一ㄥˊ ㄇㄨˋ ㄓㄤ ㄉㄢ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明目張膽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張,不能讀作“zhànɡ”。
成語辨形:張,不能寫作“仗”。
成語辨析:見“明火執仗”(678頁)。
近義詞:明火執杖
反義詞:鬼鬼祟祟
成語例子:近日京師奔競之風,是明目張膽,冠冕堂皇做的。(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百三回)
英語翻譯:do evil things openly
日語翻譯:虥然と,むきだしに,露骨(ろこつ)に,おおっぴらに
俄語翻譯:в открытую <нагло>
其他翻譯:<德>offen und ohne Skrupel <in hellem Tageslicht skrupellos><法>audacieusement <effrontément>
成語謎語:大白天打劫
成語故事: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后,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后來升為監察御史。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里有時間考慮個人得失呢?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膽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怎么可以庸庸碌碌,只顧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