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6-06 17:03:24
成語解釋:
毫無根據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成語出處:《明史 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成語繁體:流言蜚語
成語簡拼:LYFY
成語注音:ㄌ一ㄡˊ 一ㄢˊ ㄈㄟ ㄩ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流言蜚語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蜚,不能讀作“bēi”。
成語辨形:流,不能寫作“留”;蜚,不能寫作“裴”。
成語辨析:流言蜚語和“無稽之談”;都可指沒有根據的話。但流言蜚語多用來指那種出于險惡的用心;躲在背后散布的壞話;而“無稽之談 ”側重指沒有根據的話;并不出于險惡用心。
近義詞:蜚短流長、風言風語
反義詞:金玉良言、藥石之言
成語例子:村里人傳開了流言蜚語,說什么夏家的寡婦不正派,傷風敗俗。(楊朔《漁笛》)
英語翻譯:rumours and gossip
日語翻譯:流言蜚語(りゅうげんひご)
俄語翻譯:ложные слухи
其他翻譯:<德>Gerücht und Verleumdung <Klatsch und Tratsch><法>on dit
成語故事:
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兒,失勢的魏其侯竇嬰與將軍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賀。灌夫給他們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罵他們,田蚡抓了灌夫全家。王太后出面要挾殺了灌夫,竇嬰也被流言蜚語所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