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31 10:03:23
成語解釋:
善:弄好。原指加強其自身的品德修養。現指只要自己好而不關心別人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
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成語繁體:獨善其身
成語簡拼:DSQS
成語注音:ㄉㄨˊ ㄕㄢˋ ㄑ一ˊ ㄕ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獨善其身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其,不能讀作“qī”。
近義詞:自得其樂、潔身自好、自私自利、明哲保身
反義詞:助人為樂、舍己為人、見義勇為
成語例子: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英語翻譯:attend to one's own virtue in solitude
俄語翻譯:думать тóлько о самоусовершéнствовании
成語謎語:閉門思過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勸宋勾踐到別國去游說仁學。宋勾踐向孟子請教如何游說。孟子說:“尊崇儒道,樂于仁義。君子為人,窮困時不要失掉仁義,得志時不要失去理智,這樣窮困時能獨善其身,自得其樂,得志時能兼顧天下的利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